武夷山竹枝词
《竹枝词》是一种形式和内容都注意取法民歌的文学体裁,作者用真情直言,较少虚伪矫饰。千百年来,历代文人骚客多有用《竹枝词》形式记述地方民间风情,或描画世俗,讽喻政事,寄托乡思。因此,“竹枝词”有其特有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区域社会历史沿革、民俗风情、地方物产、风景名胜的参考资料。
本人生活在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武夷山几十年,收集了不少当地淸代武夷竹枝词,被它的地域性、生动性、翔实性、宽广性和原始性等特点所震撼。于是模仿前人学写“竹枝词”,十年时间,写下《武夷竹枝词》六百余首,分上下两集自费出版。
现录几首与大家分享:
古城墙
六里城垣亘数峰,夯痕斑驳藓苔封。
雄关烽燧荒烟没,远近山形隐伏龙。
凤阙龙楼外筑墙,何曾闽越是蛮荒。这座城是不规则的长方形,城墙除东西部分地段修筑在平地上外,其余都是沿逶迤山脊修筑,城墙采用就材筑造的方法,全部用版筑夯土建成,周长2896米,墙身用泥土夹杂着卵石, 瓦砾层层压叠,层次仍清晰可辨,圆形的夯窝痕迹犹存。墙垣残高4-8米,基宽15-21米。城墙外侧除少数地段外,大都有护城濠沟。城门目前发现四座,即城址的东西南北四门,城墙内是王城中的宫城。
烽火台
危然峭壁筑烽台,曾报旌鼙动地来。
怨角哀笳声已远,惟余灰烬没蒿莱。
有濠有垒传烽燧,能守能攻倚隘关。城址的西南角乌龟山,海拔238米,系控扼全城的制高点,有夯土台基遗迹和灰烬,是报警用的烽火台,汉代称“烽燧”或“烟墩”。如遇敌情,昼则燃烟,这是“燧”;夜则明火,这是“烽”。据说用狼粪烧成的烟又旺又直,所以烽火台又叫 “狼烟台”。 站在城址的烽火台上举目远眺,武夷山大王峰清晰可见;城的东, 北两面凭借崇阳溪天然环卫,依山傍水,形势险要。
宗庙遗址
国破宫倾宗庙隳,台阶衰草暮鸦飞。
是非成败凭人说,残阙巍巍映夕晖。
作为西汉王朝的蕃臣属国,闽越国的城邑制度基本是仿秦汉制度的,所以专家认为城址东门外左侧紧靠城墙处的北岗遗址和右侧的南岗遗址分别是闽越国的宗庙和社稷坛,即周礼中的“左祖右社”。宗庙是古代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闽越“世奉越祀”,此庙供的应是越国的祖先。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诸侯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从遗址发掘焦土遍地来看,宗庙是被烧毁的。
祭台
黄土堆成数尺台,山风浩荡野花开。
而今中节清明日,未见香烟祭品排。
庙外的土台子是古代的祭台。古代宗庙祭祀活动颇多,如“月祭”、“四时祭”、“殷祭”等等。上述活动仪节颇繁,一般由精通之“相”担任赞礼和司仪工作。此处祭台早已荒废成一堆黄土,无人问津。
王殿垄
崇溪曾接越王宫,掠影风樯内外通。
淤塞清流千载后,夕阳仍向水门红。
君不见昔日无诸城,荒丘断垄今人耕。主殿遗址前面一条东西走向的长长的山垄田,种满了庄稼,一直延申到东城墙,当地人叫它做王殿垄。这是宫城内的运河,从崇溪的上游挖一条人工河道将水引入城中河道相连,再与崇溪下游相通。城外的物资可从水路直接运进宫中。闽越王出巡,直接从城里上船,就可到全国各地。一旦发生战争,城被围困时,河道可提供饮用水。经历两千余年河道早已淤塞,但西墙南段的缺口和东墙的豁口即当年河的水门,宽22米,至今犹存,仿佛在诉说当年的盛况。
宫中暖房浴池
或曰桑拿或曰房,条条陶管绕回廊。
越风自古知多少,留与今人论短长。
在主殿西边廊台下埋设四条并列的东西向小型陶管道,北边廊台之北亦有四条并列南北向管道,北侧偏东处还有一组回旋状陶管道,有人说这是暖房设置,用热水或蒸汽循坏取暖的设施,有人戏称是闽越桑拿。旁边的水池,可能是宫中浴池。在朝会主殿旁边建浴池,应是沐浴而朝的设施。
馀庆桥
去辙来辕各有谋,长虹飞架落寒流。
鸟随山影横空越, 筏带溪声傍岸收。
野老传言标一士,孝心义举足千秋。
桥磨岁月人磨志,水面廊庑影半浮。
馀庆桥位于武夷山市区南端,建于1889年,是一座桥上建廊的风雨厝桥,全长79米。是当地乡绅朱敬熙为母亲祝寿,捐银3万元在崇阳溪上修了馀庆, 垂裕两座姐妹桥,垂裕桥在抗日战争中被大火烧毁,馀庆桥保存至今。它独特的“虹梁拱”使其成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
莲塘
稻田四面夹荷塘,风送芙蕖扑面香。
翠袖红裙争妙舞,游鱼沙鸟静相忘。
村民有在田里种莲子的传统,为村庄增添了“一片秋云一点霞, 十分荷叶五分花”的美景。品种据说是宋代传下来的,果实圆大、洁白脆嫩、易烂面沙,我感觉比我老家产的湘莲还要好吃。查了一下资料,原来建宁地区素有“莲乡”之称,种植莲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曾是皇家贡品。武夷山市古属建宁府,自然也是产贡莲的地方。经常享食贡品,竟不知也。
止止庵
山光穿槛动,树影入轩浮。
教众居常满,高人到即留。
心自修中止,玄于悟后求。
梯云仙路杳,吾道自悠悠。
位于大王峰麓, 传说古代无数高人曾在庵中修炼,景色极佳。此庵主持 宋代有名的老道白玉蟾撰写的《止止庵记》中云:“云寒玉洞, 烟锁琼林, 紫桧封丹, 清泉浣玉, 铁笛一声, 群仙交集。螺杯三饮, 步虚泠泠。青草青, 百鸟吟;亦可棋, 亦可琴。有酒可对景, 无诗自吟心。 神仙渺茫在何许?盖武夷千崖万壑之奇, 莫止止庵若也。”语言晓畅, 细腻生动, 描写了止止庵清幽的环境, 使人读后尘心顿失, 意往神驰。止止庵成了历代明贤高士隐逸避世的理想之地, 也为现代人远离闹市, 从事一些风雅活动提供了便利。 难怪吾友邱理真先生退休后常住于此。
天心永乐禅寺
一片莲台翠霭环,梵音引我叩禅关。
香飘烟雾迷人眼,烛耀光华照佛颜。
古涧寒凝修竹里,石碑散缀碧林间。
数声暮鼓催香客,尽解资囊踏月还。
位于天心峰麓, 建于明嘉靖七年,因峰居武夷山景区中心, 初时称山心永乐庵。清康熙年间改名永乐禅寺。曾因弘扬佛法, 为世人瞩目。1989年修葺重光,1993年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对外开放。新建的大殿820平方米, 殿内有三尊铜佛(药师佛, 如来佛和阿弥陀佛) 。目前香火鼎盛, 游客香客络绎不绝,成为旅游热点。笔者到此曾打油一首:僧人方丈笑呵呵,功德箱中票子多。铜佛泥雕空合十, 往来香客似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