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卖花渔村 (散文)

徽州卖花渔村 (散文)_第1张图片


心心却无可依,念念却无可往。

一个秋日的午后,想找一个清静之地爬爬山,晒晒太阳。经当地居民推荐,来到这个徽州著名的村落。

车在村口的亭边停下,下来后便看见一个盆景园,里面是各种造型的盆景。

出门忘记带水,口有些渴,剥了个桔子吃着往村里走。一路无人,有几处庄院门口的大狗投来恐吓的目光。在一个转弯处,终于看见人了,是村里的几位阿姨在聊天,因为这个季节没有游客,她们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转弯走上小路,爬至半山处的“眺远亭”,俯瞰到整个村落,白墙黑瓦,像一副完整的鱼骨横躺在谷底,四面绿山环绕,葱郁浓岫。

拍了两张照片,坐在亭中补充能量。突然,一条大黄狗出现,随之而来是一个男子的声音:“啊!累死了!累死了!”一位青年男子从山下上来,走向亭边。他一手提着一个环保袋,一手拿着花杖——一根自来水钢管上焊着一块长玄铁。他放下东西,拿出手机拍村子的全景照,像老熟人一般地打招呼,说他好久没上来了,还真有些累!聊了一会儿得知,他要去山顶修剪苗木,便和他一起往山顶爬。

到了地里,他熟练地修枝锄草,讲着他们村子的由来。

我才得知,他们全村人都姓洪,是唐末时一位姓洪的朝中大员,为保儿孙平安,不受战乱殃及,退隐于此。大人看中了此处地势险要,可以隐乱避祸,退可踞守,进可顺江而下。

此处可耕种土地稀少,这位大人为了儿孙们以后生活无虑,专门请来高师教他们种苗木、制盆景。

千年后的今天,大人的儿孙们真得还在依靠盆景生意富足地生活着。他们的盆景走向了全国,成为了徽派盆景的代表。而且,村子得天独厚的美景,还吸引了众多的摄影师和游客。大人应该十分欣慰了!

洪大哥说:前些年大路不通,盆景出山很难,生意难成。现在村民和政府合资,大路修到村里,比以前好多了。

我问洪大哥有几个孩子,他说就一个。我问他现在政策允许生二胎了,还生吗?他说不想要了,他也想抽空到世界各地去看看。

人生何其短暂,比不过眼前的一棵青松、腊梅。

洪大哥说他岳母家远在河南,每次妻子回娘家都是一个人,他无法抽空陪伴,觉得愧对于她。

坐在碧空白云下晒着太阳,品味着才三十出头的洪大哥讲着他自己、他的村子和对人生的感悟,心头像秋日的竹林般清脆而孤立。

能在如此仙境生活,闻鸡鸣狗吠,看云起云归,一亩木田,半院盆景,是多少游客对生活的向往。

过客只能步履匆匆,无法久留。

下山时,洪大哥介绍了一条旧路。正好不想原路返回。走出50米左右时再回头,洪大哥还在利索地修枝锄草,他的大黄狗黑汪汪的眼睛盯着下山的方向。

旧路湿滑有绿苔,随处可见村民们的连成片的木田和巴掌大的菜地,更感受到土地在这里的金贵了。

下山来到村中,沿着小溪畔的青石路往里走,家家户户的院子里、屋门口都摆满了盆景。村民们热情地打招呼。村中人口不多,几乎没有年轻人。

在洪家祠堂对面,跨溪而建的亭中坐下来休息,瞬间被村里的阿姨包围了。她们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说的虽是当地话,我几乎全能听懂!她们让我在油菜花开的季节再来,那时这里最美。

我被她们的热情所感动。已经许久不曾看见这么灿烂的笑容了!却不敢应允那时我会再来。她们都是长辈,答应了就要做到,而我却不知道,到了油菜花黄的季节,我会在哪里!

阿姨们给的温暖,像阳光一样照进我的心里。她们每一个人都是妈妈,对于孩子来说,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就是妈妈脸上无忧的笑容。

卖花渔村,一个从唐而来,拥有美丽景色的地方,以花为媒,以盆景为生,这般浪漫画境,只有品读过她的人,才会明白。

卖花渔村,村形如鱼,寓意村民们年年有余,更像鱼一样顺江而下,自由徜徉于江湖中。

朱门寒月作,转载请注明作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徽州卖花渔村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