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5 Guan读-依恋关系

#乱说心理,通通没道理#

情绪的,也是躯体的;感受的,也是智性的

1. 通常会认为情绪就是心理活动,开心一点/想开一点啊。但生命最初的情绪表达就是通过身体,躯体始终是情绪的一部分。心脏与肠胃,不仅是体内循环和消化器官,也是感知的器官,心跳加速、紧张焦虑时消化系统有反应,这些都是情绪信号。

心跳加速、呼吸加快是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但把它解读为兴奋还是恐惧,可能决定了我们在演讲台上是想退缩逃开,还是调整呼吸进入更好的状态。

2. 我们能否感受到自己的躯体体验,如何解读,很大程度上与早期的依恋品质相关。正常情况下是整合的,但也有可能被否认、解离、扭曲。

生命的头几年,人们所拥有的唯一的交流方式和交流内容都是情感,但后来情感越来越多地被「理智/标准/应该」说服或压制,人们越来越认为情感不够现实重要。

咨询当中,个案的「情绪」是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允许情绪被感受、被调整、被交流,被理解,通常是治疗过程的核心。

3. 与通常所说的「安全」不同,安全依恋的标志,不是全然彻底的依赖,而是开放性/灵活性,可以容纳不同,接受更新和改变。

4. 当咨询师的行为处在个案的「预期之外」,心智化水平较高的个案可能会产生对自己固有信念的动摇,继而能够开始反思。

心智化水平更低的个案,可能会(无意识)持续地使用自己的模式,试图得到「他预期中」的反应,这个反应可能是Ta从小一再从父母身上体验到的「拒绝/回避/不稳定…」此时就十分需要觉察,不可以走到投射性认同,又重复一遍个案旧有的体验。

5. 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感受,并不意味着要依据感受行事。

有时人们对接受自己的感受有本能的恐惧,认为会不会太靠感觉行事,我的理智就没有了,就会误入歧途,还是相信理智为好——但或许认识自己的感受,才会有机会处理内在冲突,而不是假装看不见冲突,却任由它像一颗定时炸弹,只能祈祷它不会爆炸。

6. 与其他器官相比,在胎儿和婴儿期,大脑的神经元细胞是分化程度最低的。这也意味着出生后的可塑性会很强,会在依恋关系情境当中去发育。即,早期的依恋关系,会通过影响大脑的发育,来从生理的层面影响到一个人的神经网络、情绪体验能力。

心理咨询当中的整合,包括身体与情绪的整合、感受与理智的整合,而其基础,是生理上的左脑和右脑间的整合。

第一遍看脑神经这部分的时候,都快睡死过去了,这次再看,竟然也清晰了很多,竟然成长了么。

胡乱总结一下,大概这么几个意思:
* 大脑不同区域发育的时间不同,有些胎儿期已经发育了,有些会出生后才发育,有些发育还会贯穿一生; 早期的依恋品质会影响到生理发育,而神经元发展与依恋模式又一起影响心理发展;
* 不同脑区负责的部分有所不同,又互有联系,比如右脑主管情绪、感受,左脑主管语言、分析性、把感受言语化,不同区域又不是天然整合的,如果没有整合好,在依恋模式上,可能表现为沉溺于感受,无法处理;或者远离自己的感受,过度的合理化。

所以,心理从来不只是脱离身体的「心理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5 Guan读-依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