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俞敏洪

今天这篇文章必须得写,写这篇东西已经酝酿了很久。今天已经不能按捺难以平复的心情,所以必须得行动,就好像我我桌上的信条“立即行动起来”。

认识俞敏洪是通过媒体,之前有幸见过一面,是在“全球化人才与留学就业”论坛上,今天是在清华讲堂里“自定人生”的舞台上。

整整听了两个半小时,先是俞老师的演讲,后来是和王利芬老师的对话,最后是清华学子的提问,整个过程是行云流水很有收获。可能是平常听了太多关于俞老师讲的内容,今天的演讲似乎和平常有点不同,更趋向理性,从专业的学习、人生的探讨到社会责任的建立,每一个段落都彰显智慧都很有深度。不知道是不是在清华学堂的原因,整个过程是多了一些安静,少了一些戏谑的娱乐效果,让我有了很多的思考。

在国内俞敏洪的名声太大,可能再国外的华人圈里他的名声也不小。

纵观他的成长经历、发展历程,让我很容易联想起我的表哥来,他也是瘦条的个头,高高的鼻梁,上面架着一副正方形大黑框眼镜,时常能从他眼镜的背后能看到他大而有神且“狡黠”的笑。说到动情有趣处,会饶有兴致的推一下眼镜,很有意思、很有活力、也极其聪明。在我的印象当中,表哥年年都是三好学生,在他不大的房间里,左右两块单人土炕,炕头前是他和我二表哥,也就是他弟弟的桌子,学习用,地中间每到冬季就立一个大火炉子,最让人肃然起敬的就是在临炕的墙面上贴满了他的各种奖状,有三好学生的、有数学的、化学的、体育的,作文竞赛的什么的都有,二表哥也有,但是比起大表哥来,相对就是少的多,他两总是在比赛。再者听姥姥说,大表哥的要求很高,总是平白无故的就揍二表哥,意思是有什么地方做的离要求的太远。这些点滴在我小的时候,刻画在脑子里的印象极其深刻。凡是每次去表哥家的时候,总是能看到他桌上,三三两两的试管、酒精灯、烧杯、过滤网、灯架等等,这些东西,这对于当时小学的我来说是极具诱惑力和神秘感的,但是在对于上初中的表哥来讲确实经常能在他的桌上看到这些东西。小时候,头一次听到“神童”这个词时,就是我记得我母亲和家里人是用在他身上的,当时我问大人“神童是什么意思”,大人给我的解释就是“智力超过常人”,的确,他是超常的。

在农村孩子还整天在刨土、串门、瞎玩的时候,我的印象中他总是在农活闲时抱个书看,听家里人说他13岁还是几岁就开始读《三国》了,反正我是对他充满了敬佩之情,也很崇拜他。

你想,他一个典型的农村孩子,在乡镇里,每天回家还要干活,干完活才写作业、做功课、研究自己的事情,但是他却屡次代表乡里参加区里、市里,还有几次去省城参加物理竞赛、化学竞赛,并在所参赛的组别里拿奖。再反观我舅父、舅母,舅父是个大字不识几个人粗汉子,当司机整天就跑跑车,嘻嘻哈哈,还好打牌赌钱,舅母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可是我家里的亲戚都没有想过家里会出这样一个爱学习、高智商的孩子。

再还有对他的印象就是,他不光学习一把好手,干农活、处理家务也是一把好手。

在二舅家大概30M见方的院子里,中间有个高一尺的方土堆,上面种满了窜天的小白杨树,院子后面是依次排开的猪圈、鸡圈、土厕所,他玩心兴起的时候会带着一帮左邻右舍的小伙伴在院子的土方和后面的一圈环道上打仗,玩着还直接能上树,有点游击的意思,我也跟着玩过,很痛快。不过没有他们玩的熟练。

院墙外面有李子树、桃树、杏树等,每到夏天开始有果子的时候,树脖子上就挂一圈玻璃酒瓶,刚开始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后来听说是为了防止野松鼠爬树偷吃果子,再一打听这主意是谁想的,都说是他想的。哎呀,反正他是个有意思的小伙。

写到这,我就不禁想到表哥后面的人生路。

记得95还是96年,那时候我只知道电脑是个神秘,而且高级的东西,还不知道计算机究竟能干什么的时候,表哥就在市里给自己订阅书刊开始自己学习了,尽管什么机器都没有,听说因为要出去学习,为这事还跟家里闹过一仗,就是因为家里人不懂,而且没钱让他学。再后来,他高考考上不错的大学,在当时农村来讲已经是很轰动的了,但是也好像是家里拿不出钱,另外二舅的一些歪理,说男孩子就是要到外面闯,上什么学,学成书呆子什么用都没有。迫其家里原因,一个好本科流产,最后去了一个离家不远的专科学校,学的好像是什么关于机器的专业,他根本不喜欢,并且就是他研究过的东西的科目。就这样,一个在我印象中充满灵气,笑容常挂脸上,而且体力充沛健康向上的表哥,从此以后好像整个变了,虽然后来我们很久都没再见。

临行上学的一个月里,姥姥当时在他们家待过一阵,听姥姥说,他经常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不出来,而且经常能听到他用拳头砸墙的声音。有一次,舅母叫他吃饭,他突然大叫大哭起来并且把重近百斤的火炉一脚踹翻在地。最后把整墙面的奖状和证书之类的也都撕了、烧了。这都是姥姥给我学的,姥姥也说可怜了他的这个孙子。

从一个小地方的专科出来,表哥就直接去了深圳,这一晃就是十多年,因为我现在在外面闯,我确实能深切感受到一个农村孩子,在一个毫无亲友的城市一步一步走来的艰辛。我还好,父母都在城市,他我能想到困难。前年跟家里人要来他的联系方式,和他联系,听说他在一家工厂做什么总监,在好像江西还是哪也买了房子,安了家。显然这都不是他最终想要的,但是这可能就是人生。

俞老师的故事我看到很多遍、听到很多遍、也听其他人讲过很多遍,曾经看到过随机采访的一些学生、年轻人,有些人说他很励志,有些年轻人说他是忽悠人,其实作为一个关注者的角度来讲,再一个因为我爷爷奶奶在农村,我也在农村生活过的角度来讲,我是很能体会到俞老师的一些做法和愿景的。他是个内心世界有大爱的人。包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建造国内最好的民办大学,要让上不起学或者想成为伟大的人的青年来他的学校上学;要办书院,把他的藏书、朋友的藏书、有实力捐书的朋友聚集一起,类似岳麓书院,为所有想读书的青年办一个公益组织。想到这些的时候,我想他是在完成他年轻时没有得到的一些遗憾,现在转向的帮助现在需要帮助的青年,帮他们来圆梦。

再想想他的经历,三次参加高考、大学休学一年、自卑不敢谈恋爱、被学校处分仅仅是因为多赚外快,东方大学教书、创办新东方、被人劫持抢钱害命,后面的一些故事等等,这作为一个普通人肯定是承受不了的。他都接招了,所以俞老师成功了。现在想想看,如果有这样的人生,等暮年回忆的时候那得多精彩,一生真没有白活。难怪《中国合伙人》上映的时候,票房连创佳绩,其实电影的内容要远比真故事差一些精彩元素呢,我个人认为。

想起俞敏洪,我就联想到我表哥,似乎有相近的共同点,但是表哥却远没有俞老师的社会影响力和贡献,但是表哥却到现在还是我崇拜的对象。

想到这些人,我也给我自己设立目标,比如读多少书,要走多少大河大川,要实现什么社会价值等等。其实,好多从小成长在城市的孩子,他是不懂这些人内心独白的。想想看,如果能做到这些真正的目标,就算达不成最后的完美效果,到老来看看走过的路,那也是及其精彩值得回味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联想俞敏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