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读书心得

第一编 发展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 发展心理学

  1. 焦点人物
    维克特-阿伟龙:野外生活过的野男孩经过心理学家尹塔德的训化,经过各种手段唤醒这个孩子的初级感觉经验的低级能力,然后其他的高级的教育未取得成功。这是人们最早对人发展进行系统研究的尝试之一。戏剧化的揭示了人发展的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2. 历史脉络
    泰德曼的《婴儿传记》:科学研究先驱
    达尔文的《进化论》:最早强调婴儿发展
    “天性”和“教养”:对儿童期发展的研究
    雷尔《青少年期》:青少年期的研究成为独立阶段
  3. 发展心理学涉及的基本概念
    发展心理学:对个体精那一刻起经历的一系列的发展过程进行科学的研究的学科
    心理学的三大领域: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心理社会发展
    心理学的八大时期:胎儿期(受孕到出生)、婴幼儿期(出生到3岁)、童年早期(3岁6岁)、童年中期(6岁11岁)、青少年期(11岁20岁)、成年早期(20岁40岁)、成年中期(40岁65岁)、成年晚期(65岁生命结束)
  4. 影响发展的因素
    遗传和环境
    成熟的作用
    发展的背景:家庭、社会、文化、种族
    常态影响和非常态影响:特定历史时代发生和意外发生的
    影响的时机:关键期和敏感期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1. 焦点人物
    玛格丽特-米德:跨文化研究的先驱.作为人类学家,她抱着“同一种文化中不同个体的差异”的好奇,历经辛苦去萨摩亚群岛考查。历史偶然事件会使我们清楚的认识“潜力和局限”
  2. 基本理论问题
    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机械论发展模型(被动的)和有机论发展模型(主动的)
    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机械论发展模型(连续的)和有机论发展模型(阶段的)
  3. 主要理论取向
    精神分析取向:佛洛依德(性心理发展,本我(新生儿)、自我(婴儿)、超我(5、6岁以后))和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
    学习取向
    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是指在经验和环境适应的基础上行为所产生的持久变化,属于机械论发展模型,主要关注联结式学习(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
    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Watson,J.B.)反对构造学派的观点):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以被观察和直接测量的行为,反对研究没有科学根据的意识。
    经典条件作用:被称作巴普洛夫条件作用或者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作用:个体通过操作环境所产生的结果来学习
    学习理论2:社会学习(社会认知)理论,发展的动力来自个体自身
    认知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即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认知取向:组织、适应(顺应和同化)、平衡
    认知理论:关注思维过程以及反映这些过程的行为
    组织:创造越来越复杂认知结构的趋势:整合越来越准确的现实表象的知识系统或思维方式
    图式:皮亚杰称为图式的认知结构一些有组织的行为模式
    顺应:调整已有的认知结构来适应新经验
    同化:将新经验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平衡:指通过同化向顺应转换所实现的相对稳定平衡的持续需求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革命的先驱):???????认知是理解和解释,思维是单一、普遍的过程,最后发展成为形式思维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儿童通过社会互动进行学习
    信息加工理论:通过分析感知和信息处理的过程来解释认知发展
    新皮亚杰主义:儿童通过不断提高信息加工效率来获得认知发展
    进化的/社会生物学取向:进化论和生物学基础
    习性学:研究物种特有的适应性行为
    进化心理学:进化论解释
    情境取向
    情境理论:需要社会背景,发展才能被更好地理解
    生物生态学理论:影响个体发展的相互作用的系统
    布朗芬布伦纳的五个环境系统:微观系统(行为、角色、人际关系的模式)、中观系统(多个微观)、外在系统(多个微观,不同于中观)、宏观系统(所有文化模式)、时序系统(个体世界的稳定和变化程度)
    4.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取样)和定性研究

第二编 生命的开始

第三章 孕育新生命

  1. 焦点人物
    亚伯-多里斯:作家迈克尔-多里斯收养了一个因为母亲酗酒而患有胎儿酒精综合征的孩子亚伯,利用积极地环境想改变亚伯,但其智力发育还是赶不上正常孩子而告终
  2. 孕育新生命
    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细胞的过程
    多胞胎形成:双卵双胞胎(卵子分裂)和单卵双胞胎(受精卵分裂)
  3. 遗传机制
    遗传密码:DNA
    性别:第23对染色体-性染色体决定性别,X为女性,Y为男性
    遗传传递模式: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基因型和表现型
    染色体异常:显性或隐性遗传的缺陷(1800种,例如侏儒症)、由伴性遗传传递的缺陷(对男孩和女孩造成不同的影响,多存在于X染色体)
    突变:遗传物质发生永久性变异,通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而被剔除
    基因组印记:某些特定基因遗传性状的差异性表达取决于该性状是遗传于父亲还是母亲
    染色体异常:细胞分裂出现错误会导致染色体增多或丢失造成
  4. 天性和教养
    遗传力:特定人群中,一种形状或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多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一般用比例来表示,0.0~1.0,数值越大,表示遗传力越大(例如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更为一致)
    受遗传和环境影响的性状:肥胖;智力和学业成就;人格;
    精神病理学:遗传对精神分裂症、自闭症、酒精依赖和抑郁症等疾病有重要的影响
  5. 胎儿发育
    胎儿发育的阶段:胚芽期(受精至第2周);胚胎期(第2周~8周);胎儿期(第8周到出生)
    环境影响:母亲因素(营养和母亲的体重,身体活动和工作压力,药物、酒精、尼古丁等有害物质的摄入,母亲的疾病,艾滋病,母亲的压力和年龄,外部环境的危害);父亲因素(受精卵未形成之前的精子的健康状况)
  6. 检测胎儿发育
    超声波,胚胎镜检查,羊膜穿刺术,绒膜绒毛取样,胚胎着床前遗传学诊断,脐带取样,产妇血液检查(预测唐氏综合征)

第四章 婴幼儿期的生理发展

  1. 焦点人物
    海伦-凯勒:在19个月因为高烧而失去听力和视力的海伦凯勒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使用感觉重新接受世界。
  2. 分娩
    分娩的方式(与分娩有关的各种习俗会反映各种文化的信仰、价值观和资源)
    分娩:生产过程中子宫、宫颈和其他器官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个过程就是分娩
    分娩方法:阴道分娩和剖腹产;药物分娩和非药物分娩
  3. 新生儿
    身体系统:出生前胎儿和母亲有各自的心跳和循环系统,胎儿通过脐带获得氧气,营养物质也是脐带传递,出生后,通过吮吸乳汁
    阿普加量表(Apgar):外观(appearance)、脉搏(pulse)、面部表情(grimace)、活动(activity)、呼吸(respiration)
    觉醒状态:由觉醒、睡眠和活动的周期控制
  4. 分娩并发症
    产伤:出生时造成的伤害,原因包括缺氧、疾病和感染及物理损伤
    胎儿过度成熟:超过42周仍未分娩,体型比较脆弱
    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
    死胎:胎龄超过23~24周就可以在子宫外存活,这一时间点后死亡的胎儿叫死胎
  5. 如何克服分娩并发症
    家庭环境的环境:婴儿健康和发展项目
    保护性因素:个人特征;有支持力的家庭成员;获得生命的意义感和掌控感
  6. 降低婴儿的死亡率
    婴儿死亡原因:种族差异;婴儿猝死症;受伤致死;
    如何降低:增强免疫
  7. 早期生理发展
    身体发育:身高体重
    营养:母乳喂养益处更多,可以预防和免疫疾病,半年后可以食用一些含铁的固体食物
    脑和反射活动:脑的发育加速器(脑快速生长发育的时期),脑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反射行为(与生俱来的对刺激的自动反应):觅食反射;达尔文反射;紧张性颈反射;莫罗反射;巴宾斯基反射;行走反射
    早期的感知能力:触觉和痛觉;嗅觉和味觉(子宫里就产生);听力(出生前);视力;
    动作发展:头部控制;手的控制;移动;深度知觉(感知三维空间的物体及平面取决于物体字啊视网膜成像的线索);触觉感知
    知觉生态理论((詹姆斯-吉布森和埃莉诺-吉布森):婴儿快速估量了自身正在变化的环境特点的可供性或相称性

第五章 婴幼儿期的认知发展

  1. 焦点人物
    多迪-达尔文:博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通过对自己的儿子多迪-达尔文的观察,推出正常的婴儿天生具有学习与记忆的能力,他们通过不断发展的感觉和认知能力来控制自己。

  2. 认知发展研究
    传统方法
    (1)行为主义的方法:研究学习的基本机制,研究经验如何引起行为的变化
    学习过程:经典条件作用(个体学会对原来不能引起反应的刺激产生反射性或非随意的反应,如拍照的闪光)和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者为适应环境而主动发起的行为,如微笑)
    婴儿记忆的研究:婴儿在没有形成自我认知之前,他的记忆是不能储存的,需要周期性的学习而习得
    (2)心里测量学的方法:力求通过能表现或预测认知能力的各种能力测验来测量认知能力的量化差异 ,包括发展性测验和智力测验
    针对婴儿的发展性策略:贝雷婴幼儿发展量表
    智力测验:家庭环境观察测评系统(重要因素是父母的回应性)
    智力行为:具有适应性和目标导向性,引导人们适应环境和生活状况
    早期家庭中六种促进婴儿的认知和心里社会活动的因素:鼓励探索环境;对基础认知和社会技能的指导;对新成就的庆祝;对实践和扩展技能的指导;防止不恰当的惩罚和取笑;对语言以及其他形式的交流刺激的促进
    早期干预(为需要的家庭提供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发展的治疗服务或教育服务):尽早开始;大量时间投入;直接提供教育经验;健康咨询;使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3)皮亚杰理论的方法:寻求认知功能的质性变化或不同的发展阶段,研究思维如何组织活动、如何适应环境
    第一亚阶段(出生到1月)运动反射:练习天生的反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控制
    第二亚阶段(1~4月)初级循环反应:重复让他们偶然感到愉悦的的动作
    第三亚阶段(4~8月)次级循环反应:对环境更加感兴趣,会重复一些带来有趣结果的动作
    第四亚阶段(8~12月)次级图式的协调:运用之前学到的图式来达到目的,行为更有目的性
    第五亚阶段(12~18月)三级循环反应:幼儿表现好奇心,喜欢探索
    第六亚阶段(18~24月)心里整合:开始思考,预期结果
    客体:又有自己独立的存在、特征和空间位置的观念
    客体永久性:个体能认识到物体或他人即使不在视线中依然存在
    符号发展、图片理解能力以及空间思维:皮亚杰认为,表征思维的发展使孩子对物体与空间关系的判断更为准确
    新进方法
    (1)信息加工的方法:(知觉与表征)描述个体获取、储存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时所涉及的思维过程
    习惯化:是一种学习过程,他通过不断重复的呈现刺激来减少婴儿对该刺激的注意。习惯化的效率与认知发展的一些成熟标志相关联,主要是对复杂物体的偏好、对环境的快速探索、喜欢复杂的游戏、问题的快速解决以及图画配对能力
    新异偏好:喜欢新事物的倾向

    (2)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
    (3)社会情境的方法

第六章 婴幼儿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第三编 童年早期

第七章 童年早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第八章 童年早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第四编 童年中期

第九章 童年中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第十章 童年中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第五编 青少年期

第十一章 青少年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第十二章 青少年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发展心理学》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