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第5章 沟通 笔记

沟通障碍

  沟通不良的最大原因是表述不精确。在沟通中,我们往往会因为各种理由,不将话说得清晰明白,希望对方凭借某种线索而体会到自己的想法。而且,我们常常会认为已经把线索表现得很明显了,对方只需付出一点心力就能轻易的看出来。如果对方没有看出这么“明显”的线索,那么就说明对方根本没有花费心思,对我们一点也不在意。

  这一现象称为“透明度错觉”,即信息的传送者会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感情能够清晰地传递给信息的接收者。这也是大多数恋爱者所追求的“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状态,只可惜这是一种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状态。实际上,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包含了三个阶段,只要有一个阶段没处理好,所想传递的信息就会失真而产生误解。信息传递的三个阶段如下:


《亲密关系》第5章 沟通 笔记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 《沟通的艺术》

  由此可见,在一次沟通中,信息的精确性会被我们的知识,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所影响,也会受到各种噪音的影响,信息接收者清晰无误的理解传递的信息反而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对于亲密关系来说,伴侣在精确表述上表现得很糟糕,就很容易引起一场争吵。

  亲密关系中的糟糕表述往往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数怨并诉,即同时谈及几个行为问题,以至于谈到后面忘记了刚开始为什么吵起来。比如刚开始报怨对方约会迟到,就以点带面报怨对方没有时间观念或者不把约会放在心上,再引申出对方不负责任等等。这样就从一个问题转到另一个问题,谈话的焦点不能集中在一个话题上,偏离主题。

  糟糕的表达也表现在“全盘否定”方面,指出问题喜欢用“总是”或者“从不”这样的词语。现实常常会听到,你总是不顾虑我的感受,你从不关心我工作有多辛苦等等。这种表达就是在评论对方的性格有缺陷,只会引起另一方的激烈反抗。

  表述不精确的人在倾听上表现得也很糟糕,我们常常很少耐心地仔细思索伴侣所说的话,而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仓促地得出最坏的直觉性的结论。我们还经常自以为是,想当然也认为对方所说的话我们能轻易地理解,对方的感受也能感同身受,好像有“读心”的能力,而且是以恶意的方式来“读心”,认为对方只想表达不满而忽略自己。倾向能力差也表现在我们也总能找出对方提出的建议和想法中幼稚可笑,不可行的地方。

  而对糟糕的表述,我们也会报以糟糕的回应——反向报怨——避开对方关注的话题,用自己的报怨应对伴侣的报怨,而不是表现出对伴侣所说的话的关注和理解,或者表现出虚伪的理解,使用“是的——不过”的句式,传达对别人观点的批评,比如“是的,我们可以试一下,不过我认为这并不可行”。

  沟通不良传递是双方的消极情感,批评、蔑视、侮辱、嘲笑等等。面对这样的消极情感,我们的直觉反应就是防卫,为自己寻找理或用反向报怨发起反攻,以保护自我不受不合理攻击的伤害。所谓的“话糙理不糙” 其实对当事双方来说一点用也没有。

  如果不良的沟通一再持续,那么一方就会感觉对话毫无用处,反而会引起进一步的争辩,还不如什么也不说,既进入“石墙”状态。然后,这种拒绝沟通的状态只会引起更大的伤害,石墙并不是没有传递信息,而是传递着一种“反对,冷冰冰的距离、沾沾自喜”的信息。

  最终,亲密关系就会在不良的沟通中走向终结,一方完全的拒绝另一方的任何交流,就像面对着一个陌生人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密关系》第5章 沟通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