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将给教育带来巨变,但学校和老师的价值不可替代

8月1日,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2019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峰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与科大讯飞联合主办,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科大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等共同承办。

峰会主要围绕“AI+教育: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的主题展开,探讨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问题。因为主题谈到跨界融合,所以在本次峰会上,来自教育部、高校、企业界等领域的嘉宾从不同角度谈及对“AI+教育”的看法。

致辞

政策推动AI+教育进一步落地

AI将给教育带来巨变,但学校和老师的价值不可替代_第1张图片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 雷朝滋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在致辞中表示,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和教育的进步,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教育和科学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历史。

十八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兴起让人们逐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今天,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将人类从简单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强大冲击下,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主要举措包括:

一是优化人工智能教育科技创新体系。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计划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在重大研究计划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教育部启动了一系列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的专门课题。

二是完善智能教育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在基础教育方面,推进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在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在职业教育方面,优化完善学科专业建设,精准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在高等教育方面,布局人工智能相关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探索“人工智能+X”人才培养模式,建设100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三是推进智能教育应用与创新示范。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中小学校加强合作。在区域试点方面,建立了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启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

四是建设适应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开展智能教育素养提升行动,针对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开展智能教育领导力研修和教学能力研修;开展教师大数据建设行动,在全国教师信息库基础上,对教师教学、科研、管理等全过程大数据进行进一步采集和挖掘,改进教师管理,优化教师服务。

面对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他强调,在规划层面,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实践层面,建立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在研究层面,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中小学校等各方加强合作。

AI改变教育,教育推动AI向高层次发展

AI将给教育带来巨变,但学校和老师的价值不可替代_第2张图片

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教委主任 刘宇辉

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教委主任刘宇辉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可以精准定位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形成个性化知识图谱,智能诊断学习障碍,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创新性教育服务。

有的学校应用“AI助教”,帮助教师处理重复琐碎的教学任务,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给学生提供及时可靠的精准辅导,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综合评价,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以说,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教育,教育也在推动人工智能向更高层次发展。

我们规划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在适应变革的同时,必须要尊重教育的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更加关注个性化、多样化和适应性的学习,更加关注人机协作的高效教学,要更加关注核心素养导向的人才培养,同时也更加关注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他表示,北京将率先实施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的行动计划,努力构建以人为本、人机协同、统筹发展、合乎伦理的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体系。

AI给教育带来巨大变革,但学校和教师不会消失

AI将给教育带来巨变,但学校和老师的价值不可替代_第3张图片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顾明远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教育”正在引起教育的一场革命。它改变着教育的生态、教育的环境、教育的方式、教育管理的模式、师生关系等等。充分认识“人工智能+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遇到的重要挑战。

“人工智能加+教育”最主要的是要改变教学的方式,要从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单向传授知识的方式。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探索,或者与同伴合作,互相探讨。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优势,帮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设计科学的、合适的学习方案。

人工智能、大数据可以帮助老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批改作业,替代教师一些机械式的劳动,减轻教师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接触沟通。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中所说,“双教师模式”包括教师和虚拟教学助理,“助理”可收接管教师的日常任务,使他们有更多时间专注于对学生的指导和一对一的交流。

总之,“人工智能+教育”正在使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变革。但是教育的本质不会变。教育是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不会变。

教育的本质可以概括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是说,一个人通过教育,提高了生存能力,使他能过上有尊严而幸福的生活。提高人的生命价值是说,一个人通过教育提高了他为社会服务的品德和能力,使他能为社会、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校和教师不会消失。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报告中所说的,学校是人生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个公共场所,是人生社会化的第一步。儿童进入学校不仅学知识,重要的是要学做人,学会与人沟通和交往。有学者认为,未来学校要变为学习中心。但学习中心如果没有教师的话,那只能说是自学,不是教育。教育必须具备学生和教师两个主要要素。

信息技术、互联网改变了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但技术永远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需要改变,但教师培养人才的职责没有变。

人机协作、人机耦合将是未来趋势

AI将给教育带来巨变,但学校和老师的价值不可替代_第4张图片

科大讯飞董事长 刘庆峰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在助力因材施教和实现教育均衡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学生学情数据价值,实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将优质教学资源输送到偏远地区,比如双师课堂就将城市教师与边远地区的学生连接在一起,通过终端,教师远程实现智能批改和学情分析,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他强调,人机协作、人机耦合将是未来趋势,我们不仅要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问题,更要让孩子站在人工智能肩膀上,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主题报告

VR与AI结合可能构成终极性的教育技术

AI将给教育带来巨变,但学校和老师的价值不可替代_第5张图片

教育部科技委主任 赵沁平院士

教育部科技委主任赵沁平院士在《虚拟现实+教育》的主题报告中认为,教育是VR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VR技术是新的强大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技术,与AI结合可能构成终极性的教育技术。

但VR/AR只是一种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的辅助手段,代替不了教师教学,要加强VR条件下的教学方法研究,同时还要研究VR环境给学生给学生带来的身体和心理影响,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赵沁平院士表示,实现VR教育系统,大体需要四方面的技术:一是数据获取;二是分析建模;三是绘制表现;四是传感交互。5G的普及,将解除制约VR发展的数据传输瓶颈,VR教育领域的一些重要平台和关键技术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技术发展为教育评价带来新动能

AI将给教育带来巨变,但学校和老师的价值不可替代_第6张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董奇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授在《面向未来的智能化教育评价》的主题报告中表示,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未来社会的人才素养提出了新要求,但传统的教育评价由于受手段和技术的限制,对这些重要的素养难以进行客观的评估,因此需要整合多方面的科技进展,赋能教育评价,使教育评价能更好的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素质教育的实施产生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指出,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及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是支撑智能评价环境构建的新要素;VR/AR/MR支持的沉浸式情境营造、AI支持的智能识别技术及可穿戴设备支持的数据采集,为开展真实情景下的教育评价创造了新契机;教育数据的建模、分析和可视化,成为支撑智能评价全过程、多维、高效的新方法。

他从教育评价的目标、理念、功能、对象、信息源、任务、方式及结果反馈等层面探讨了智能化教育评价的新趋势,并介绍了智能化教育评价在情绪情感、社会技能、语言表达能力、信息素养、科学素养等测评方面的新进展。

董奇建议将智能化教育评价纳入国家战略,进一步加强高校间、高校与政府、高校与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国家层面建立智能教育评价平台,共同解决教育中的真问题、难问题、热点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

AI将给教育带来巨变,但学校和老师的价值不可替代_第7张图片

科大讯飞执行总裁 吴晓如

科大讯飞执行总裁吴晓如在《打造教育超脑 助力因材施教》的主题报告中表示,可能在过去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技术像人工智能一样和教育产生这么深度的耦合。一方面,新技术的突破使得我们很多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需要我们教育培养新型的人才。另外一方面,新的技术可以为我们的教育赋能,让我们教育教学的效率可以更高。

他表示,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还是一种教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老师教什么,学生就用什么。为了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教育,那么就需要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因此,讯飞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教育行业知识图谱构建了“教育超脑”。他指出,教育超脑通过实现资源搜索智能化、教学过程数据化、课堂形式互动化,构建出智慧教学环境,助力课堂减负增效。

技术可平衡教育的规模化和个性化问题

AI将给教育带来巨变,但学校和老师的价值不可替代_第8张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黄荣怀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黄荣怀教授,在《面向智能教育的三个基本计算问题》的主题报告中表示,智能技术变革教育具有个性化、情境化、数据驱动、新教育生态等基本特征,从人类“适应”机器,再到机器“真正”服务人类,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黄怀荣介绍了面向智能教育的三个基本计算问题,分别是:从“智能教学系统”到“学习过程认知计算”、从“课堂行为分析”到“教学行为计算”、从“学习环境设计”到“学习环境计算”。他认为,如何平衡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是当前中国教育需要应对的问题,而技术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雷锋网总结,当下AI+教育是业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AI+教育被认为能够改变传统的教与学,可以帮助老师较少机械式的劳动,分析诊断学生的学习路径和能力差异,从而辅助学生个性化学习,也就是因材施教。但AI+教育的落地也只是刚刚开始不久,业界一致认为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尚处在早期阶段,依然面临缺少足够数据、经验案例欠缺、伦理安全风险、传统教育惯性等等挑战。

正如与会嘉宾所言,宏观层面,国家认识到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价值,开始从政策扶持、产学研协同、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和教师体系培养等层面开始慢慢抓起;微观层面,AI+教育逐渐从学习的外围向学习的核心环节渗透,众多AI教育技术产品正在走进中小学课堂。AI在改变传统教育的同时,教育也给AI提供了一片广阔的试验田,挑战不少,机遇也不会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IT,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