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每日一读186

《论语》泰伯篇第八01

【原文】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大意】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至德了,屡次让出王位,百姓都无法用语言来称赞他。”

【一点启示】泰伯是长子,按例可继承君王之位,他却因孝顺而谦逊礼让,并隐藏自己的做为,使百姓无从赞美。学泰伯,大自己心胸,积自己阴德。做好事不为留名,才是至德。

【浅谈】

(1)泰伯,又名太伯,泰通太。父亲是周王先祖大王古公亶父,弟仲雍和季历。父亲欲传位于三子季历之子姬昌,太伯携弟仲雍避让江东,到荆蛮之地,文身断发,来避让。后亶父病逝,泰伯仲雍赶回奔丧,季历与众臣请求泰伯即位,泰伯不受,丧毕携二弟仲雍再次离开周原。后不久,季历被商王暗害而死,泰伯又返岐山奔丧,群臣与侄昌再次请求泰伯即位,泰伯仍不受,便由其侄昌继承。

        泰伯终身未娶,鞠躬尽瘁,九十一岁寿终,传位于二弟仲雍。至此,泰伯成就了两家天下,一为三弟的周天下,二为二弟吴天下,其让德之高尚使后人敬仰,也被后人尊为至德先圣、三让圣王、江南人文之祖。

(2)三让,至德,以礼让,礼的核心就是让。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多那么一丢丢高级的东西,让。动物世界,信奉丛林法则,如今天西方世界,强权政治,以大欺小,所谓海洋文明,争。

(3)中华文明,礼仪之邦,其严格说是周文化,周公集大成,制礼作乐,其核心懂得礼让。周王朝祖德深厚,以礼让道德礼治天下八百年,下来的秦不如周,虽是历代秦王积累而起,却以法立国,仅仅立国几十年而终。

(4)不争是不争名,不争利,而不是什么都不争。要争担当,争进取,争责任,无私奉献成就至德,不争怎么能赢?夫子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反省内讼,终身学习,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5)相信天道,相信随顺机缘。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心理学叫爬山算法,不算计,不用机心去争,而是怀抱初心努力做事,这其是最高效的成功之路。

(6)至德,《论语》中仅有至德泰伯,不把功名富贵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孝顺,礼让道德为先。泰伯真有帝王可做却屡次不为,在孔子思想中这是最高推崇。夫子最尊重的还有求仁而得仁的伯夷叔齐,同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7)泰伯不仅不要帝王位,而且断发文身,更不会要虚名,让人称道。此事仅见于《左传》。这是后世道家思想的源渊。

(8)一个人道德修养到了“君子坦荡荡”的最高境界,就是“弃天下如蔽履,薄帝王而不为”。只是遵从内心,努力做事,不图功,不求名,宠辱不惊。只追求道徳、信仰、终身人格的圆满。如此才是“无欲则刚真坦荡,人到无求品自高”。谁知富贵迫人来,能不被富贵迷惑的古今第一人就是泰伯。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每日一读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