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的主题是学习。
周六上午参加《埃里克森教练的艺术与科学》试听课,周日下午赴约赵昂老师《洞见职业未来》新书发布及读者交流会。
虽是两场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内容分享,我却在听课中结合近期的读书学习,找到了很多共通的观点及认知。
很意外,也很兴奋。
回来读了两章《洞见》,又翻了翻昨天的笔记,好多知识点需要总结与输出。
此刻,窗外的雨淅沥沥的下着,空气中裹挟着凉爽的风及泥土的气息,夜晚如此迷人。
秋雨伴着飞扬的思绪,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忽近忽远。
很想把这一个记录下来。
《教练的艺术与科学》笔记回顾:
1、教练之箭的五个步骤:亲和-合约-体验-行动-嘉许。
建立亲和,是埃里克森教练的基础,他们认为亲和是前提,更是教练与客户双方产生链接与信任,没有这个基础,往下的步骤没有很好的根基。
制定合约,“我们用xx时间,在教练约谈结束的时候,你想要达成什么样的成果?”我认为这一步是确认目标,教练约谈不是散漫的陪聊,有时间有目的要达成什么成果,是帮助客户建立对教练约谈的认知,由此才能更好的展开。
创造体验,对合约内容的延展,运用教练工具发问等。
行动步骤:成功导向,制定行动步骤,如何开展?
嘉许:给客户认可和信心。
2、关于两方关系
即教练及约谈对象(客户)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长期建立的关系(建立亲和),是平等的关系。不存在高低视角,更应该是平等视角。教练不是老师,不教客户怎么做,不对客户的行为进行批判,而是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客户自己寻找答案。
3、聆听的三个层次,自主式、聚焦式、全息式。
拿探照灯做比较,自主式是灯一会儿打到说者身上,一会儿打到听者身上。既关注说者说的内容,又拉回来与自己比较产生联想,思绪在来回跳动。
而聚焦式,则是探照灯一直打在说者身上,这时听者更聚焦说者的语言、情感,完全沉浸在说者的内容里。
全息式,是灯的打在两个人的身上,说者与听着在一个环境下,彼此感受到连接,听着能感受到说者语言背后的真实情感、真实意图,也就是他没有说出来、表达出来的那部分。譬如,刚出生的宝宝大哭时,妈妈能听到哭声背后的诉求,是饿了还是困了。这是最高级的聆听境界。
4、四个结构性的提问
你想要什么?这是一个探索自我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显得别扭的提问。回顾一下我们自己的经历,好像从小时候开始,我们从来没有问过自己想要什么,都是父母要我们做什么,长大之后上学了是老师要我们做什么,工作成家之后又是老板、家人要我们做什么,那么到底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想要什么呢?
你想要的为什么对你这么重要/对你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只能为自己负责,我们要求别人一定是基于自己内心的一个需求。
你怎么知道达成了你想要的?没有在行动开始前设定达成的结果,会让整个行动变得没有意义。比如:母亲为了孩子成长更好的学习,辞去工作一心陪伴,然而等孩子高中毕业考取国外名校离开她时,她感受不到快乐,却是失落和沮丧。设定想要达成的结果,预先想象这个结果达成的情景,在完成时刻会增加幸福感、成就感。
你怎么达成?完成前三个问题,这个问题便自发的会产生反应。
5、教练五大原则
一切都是ok的:这里的ok指向的是“完整的、有道理的”意思,表达的是我们之间是平等的、存在的。我的理解是,万物存在即合理。
改变是必然的:既然改变是必然的,那么我们要关注的是怎么改变,何时改变。
人们都是资源具足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资源,只不过可能我们看不见,或者看见了不会用,甚至不愿意用。
每个当下的决策都是最优的:我们要放下过去,面向未来。对于已经做过的决定,已经发生过的事,不要在沉湎其中,不要懊悔对错,而是向前看。教练是向未来拿资源。想起海峰老师的“当下做一个错误的决定也比不做决定好”,一定要推动事情往前发展,过去即使是错误的决定,也不要影响了向前的动作,错了可以不断修正嘛。
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正向意图:所有的恶不是无缘无故的恶,也许背后有其他难以言语的原因。要抱有好奇、中立的眼光看待每个人、每件事,不做判断。
教练的内容第一次接触,仅仅是管中窥豹,但还是丰富了认知,有了一些新的启发。后续可以再做了解。
#《洞见》读书打卡# DAY-1 20180916
三点笔记
1、认知的基本特点就是改变人的行为。
2、创造人生拐角=主动意识+真正改变。
3、逆袭的关键,在于朝向未来要去的方向,而不被曾经的拥有所束缚。
三点收获
1、我们总在感叹“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懂得的道理是别人的道理,没有付诸行动,没有结合自己的独特经验与世界产生关联,就产生不了改变。所以我们学习强调输出,学习知识认知的一部分,只有结合总结产生输出,把学到的变成自己的才是认知。
2、正如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我们现实中能做到知却未必能做到行,或者有行却未必知。人生拐角,是基于我们对自己充分的认知,是问自己“想要什么?”的主动探索、面向自己的意识,并努力践行做出的改变。拐角的发生不是偶然,是自发的、努力付出的成果。
3、依然是“放下过去,面向未来”。所有的理论都指向一个词“未来”,包括DISC的理论,也是面向未来。我们认知自己,驾驭自己,也是未来要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