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因为要在群里轮流讲经,所以要细读自己所要讲的章节,也把自己读得感受记录下来,权当备课。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这段话虽然长,但比较好理解,对于我们现实生活也很有启发。

1.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当事情还在正常发展的时候,圣人看到一些不好的苗头能马上去纠正,就能让事情继续向良好的方向运行。未兆,兆头刚出现可能还没出现的时候就处理,这时候可能比较好处理。未兆易谋,不一定是谋划别人,有时候是谋划自己,让自己做事总是按照道的方向去处理。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还没有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程度,比如两个人的矛盾,刚刚开始,这时候你去调整和把控你们的关系,隔阂容易弥补和消散。

“风起于青萍之末 浪成于微澜之间”我们不要轻视一点小的问题,大影响、大思潮从微细不易察觉之处源发。现实中很难做好,因为人总有侥幸心理和懒散心理,结果会让事情越酿越大。另外我们总是推崇那些乱世中的英雄,铭记那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而记不住那些在和平中默默奉献的人,而老子更推崇的是后者。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 善战者把队伍建设的太强大,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没有人敢来挑战,并没有给自己留下什么功名。

春秋战国时期,有位神医被尊为“医祖”,他就是“扁鹊”。一次,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就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我们不仅需要扁鹊这样的神医,也需要治未病和欲病的上医。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连续排比的句式,告诉我们这些大的事情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不要寄希望于一蹴而就。成功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一直坚持和向上的恒心。

民是普通人,做事常常快要成功了,结果还是失败了。因为我们快要成功的时候,内心有一种松懈的感觉,就不会再谨慎,该做的事情就放松了,或者是快成功的时候过于求成心切,操之过急。总之都是改变了初心,改变了一开始兢兢业业付出的心态。战国策“行百里者半九十”,即使快要到终点,也要谨慎走好每一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3.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圣人是有大智慧的人,欲望是与常人不同,不会把财富、地位看的很贵。圣人的欲望是让自己没有欲望,让自己的心保持清净。致虚极守静笃。

学常人所不学的东西,不然会重复大家所犯的错。这句不太好理解,可以从这方面想,小孩子的时候,是无忧无虑的,后来从社会上学了很多东西,争名夺利,反而离真正的幸福越来越远。学还包括怎么去学,尽信书不如无书,要灵活的运用,不要死读书。君子求诸己,君子总是从自身出发,去探索一些事情,回到自己的内心。

圣人内心通透,明白人自己是本心俱足的时候,不会因为自己的一些利益去破坏对自然、对众生的不和谐的事情。孔子也说过:“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尊重大自然,顺应自然的运行,万物按其本然的方式发展,而不要强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细读道德经第六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