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0子路问政

13.1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释义:子路向夫子问怎样才能管理好政事,孔子说:“管理者自己先带头做在老百姓的前边,进而督促老百姓勤劳工作。”听完老师的话,子路请求再多讲一点。孔子又道:“对上述所说的做到不厌倦,坚持不懈。”


先之劳之:之,指其民。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故为政者贵能劳其民。先之者,尤贵能以身先其民而劳,故民劳而不怨。

请益:子路嫌孔子说的语少,故请老师再加以说明。

无倦:坚持不懈怠。参12.14: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个人感悟:大到国家,小至单位、家庭无不是这样,比如想要做好一个管理者,首先作为管理者本身要身先士卒。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应该先做到,如果要求员工上下班不迟到早退,养成守时的好习惯,自己却来去自由,不守时。这样定是没有说服力。比如我们教育孩子,我们想让孩子遇事负责,学习认真,尊敬长辈,那作为家长自己是不是就应该是一个生活自律,知礼仪识大体,办事认真的人,这样我们再去要求孩子去做,是不是说服力就极强,甚至不用多说,孩子便会在潜移默化中照样行事。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身教大于言教,确实如此!

      然而,即便道理都懂,也在尝试着做好带头作用,先之劳之。但是任何事情想清楚容易,做起来难,长期坚持下来更难,所以夫子教导说“无倦”。只有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不迷失,目标坚定,才会取得好的效果。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才会受民爱戴。

    夫子的教导,无论是“学而时习之”还是“忠恕之道”都是一个人为人为学的制高点,哪一点都需要一生修行。

      书友相关发言:

后生:孔夫子不仅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且还分了一个次序,那就是“先之”。其次,夫子也意识到最难的是持之以恒,坚守初心,所以说要“无倦”。做一天“好”,容易,坚持一生“好”,太难。即便贤如颜子,亦只能三月不违于仁。


阿樊:凡民之行,以身先之,則不令而行;凡民之事,以身勞之,則雖勤不怨。


焦英:“先之劳之”,是率先做出表率!难!“无倦”是一直如此,有始有终。更难!

孔子特别强调“有恒”反对半途而废。如《述而》7.26“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子路》13.22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这句意思是人没有恒心连巫医也做不了,因为占卜需要反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没有恒心,还会招来羞辱。如果没有恒心,什么也办不成!

他对自己的勉励,对学生的教诲,到处都贯穿着这种人贵有恒的精神!


本期整理:张丽

参照书籍: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

2020.2.20



13.2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译文】仲弓做了季氏的总管,向孔子请教政事。孔子道:“给工作人员带头,不计较人家的小错误,提拔优秀人才。”仲弓道:“怎样去识别优秀人才把他们提拔出来呢?”孔子道:“提拔你所知道的。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别人难道会埋没他吗?”


宰:官名。殷商始置,原掌管家务与奴隶,后为侍从君王左右之臣。西周沿置,掌王家内外事务,又在王左右参预政务。春秋时各国均设置,多称为“太宰”。太宰为朝廷大臣,总管内朝事务和财务。又古代卿、大夫之家臣也称“宰”,又地方县邑长官亦称“宰”,卿大夫有总管家的宰,更有掌管私邑的宰。 仲弓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乃孔门德行科四子之一。同时仲弓备受孔子推崇,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誉。仲弓请教孔子为政之道,孔子告诉他要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即“先有司”。孔子主张”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12.17)译文:做为领导自己带头端正,谁敢不端正呢?从中可以看出“先有司”之重要性。同时孔子在为政之道上强调:“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 19)意思是:领导人的作风好比风,百姓作风好比草,风向那边吹,草向那边倒。同时针对仲弓问“仁”教诲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2)以上诸方面均说明“先有司”之重要性和它作为为政者,领导者首当其冲应具备的素质和要求。“赦小过“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仁“(是一个复合概念,很难有标准、单一的定义)包含有对人的尊重和同情,它统摄忠、义、礼、恕等德行,有”赦小过“之意。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即使是公认的大圣人孔子也不是完美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尚记录:“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老夫子尚且犯错,我们普通人犯小错不可避免。同时只有赦他人之小过,方可顾全大局,搞好人际关系,团结同志,孔子强调“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也?”(12.5)举贤才方面: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德才兼备方为贤才。孔子让以德行著称的仲弓去了解考察一个人,自然是注重德才兼备这一举贤之标尺。”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2.19)意思是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放在邪曲的人之上百姓就服从了;若是把邪曲的人提拔出来放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会不服从。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意思是“要使人民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和互相勉励,应该怎么办呢?”孔子说:“你提拔好人,教育能力弱的人,他们也就会劝勉了。以上均为孔子对为政之人应该举贤、举善之人的忠言教诲。”焉知贤才而举之?”孔子曰:“举而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该意思等同于“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孔子曾对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由此联想到隋朝废除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改为科举制的选官制度。由此,注重真才实学的人才选拨制度受到了历朝历代帝王的推崇和青睐,从隋延续了1300余年。印证了孔子的“山川其舍诸”、“人其舍诸”。是金子总会发光,出身卑微的你,最终会因为你的勤奋努力而改变前途命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新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广阔、公平的人才选拔、竞争机制和机遇,不负韶华,只争朝夕。让我们珍惜当下,努力奋斗吧!樊茂芳:子路问政,孔子言为政之德;仲弓问政,孔子言为政之法。 有司,众职也。宰兼众职,不先有司,则为政者不知所措;不赦小过,则下无全人矣;不举贤才,则百职废矣。失此三者,不可以为季氏宰,况天下乎?


焦英:孔子有三个学生为季氏宰。子路为季氏宰,是在孔子出仕后的公元前498年,这以前,孔子待在家里,没有学生出来当官,不过子路当季氏宰只有这一年,第二年就和老师出国了。仲弓是前498-前492之间,他当季氏宰,代替子路。冉有为季氏宰,是前492年以后,季康子执政后,时间很长,孔子活着的时候,大概一直在季康子家干事。子路、仲弓为宰是季恒子时。“举而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这里的“知”是熟悉的意思,而不是听说没听说。比如司马迁讲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史记.李将军列传》,这里的“知与不知”是认识不认识的意思。


本期整理:管晓俐     

          2020.02.22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3-10子路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