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情绪行事

1.
上周日,我在一个工作相关的微信群里发了一条信息,对象是生产部门的负责人,内容大意是:3月厂内一款新量产的显示屏某些批次品质存在隐患,导致无法卖给某个客户,以至于它的需求暂时没有满足,同时为了3月最大化销售,把有一定品质隐患的产品卖给我亲自负责的一些客户。因此,我敦促厂内进一步提升品质,“而非表面上提升良率”。结果,工厂领导回击道,“品质问题出现后厂内已经第一时间对应,目前已经解决,何来表面上提升良率一说?”认为是我没有了解最新情况。
这样的局面有点始料不及,原本是想督促厂内在后续的生产中保证品质稳定,但工厂却出现了抵触情绪,显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原因出在哪里?经过仔细思考,归根结底,我认为还是情绪惹的祸。
为什么这么说?先从我写这条微信的背景说起:当时我收到了客户的反馈,说3月采购数量过多,后续消耗有困难,希望我方帮忙减轻其库存压力,能否退回一部分货物。这无疑是棘手的,让客户退货,系统操作复杂不说,退回来的货怎么卖?如果不是品质有隐患,我就不需要给这个客户塞这么多货。让我不满的是,系统显示,该款产品的3月良率还出奇的高,想到这里,我气不打一处出,带着情绪写了开篇提到的微信。
由于有情绪,更多地关注自己情绪的宣泄,我写微信时,措辞就有些不太妥当,意思的表达容易让对方产生歧义。
其实,负面情绪对我们生活的负面影响还有很多,举一个例子,有研究表明,下班到家后的半个小时内是夫妻争吵的高发期,因为此刻大家负面情绪较多。
2.
上面的这件工作的小摩擦,让我认识到,负面情绪的不良影响显然易见。认识情绪,管理情绪显得很有必要。我将近一周来在这个方面的认识整理如下:
第一,负面情绪,可以分类为:愤怒、羞怯、焦虑、恐惧、嫉妒等。我们要对此要有精准的认知。开篇的例子中我的负面情绪更多的是愤怒:工厂表明上良率很高,但实际上却无法满足现有部分客户的品质要求,而销售却必须为此埋单(不得不让另一些客户购买更多产品,承担品质不良风险),凭什么?
第二,负面情绪,无法被“消灭”,它就像我们身体中的细胞,是我们的一部份,只能共存并加以管理。每个人不可能一直斗志昂扬,随时都打了“鸡血”。情绪就像一条波动的曲线,有高点,也有低点。
第三、负面情绪的本质都是“无能”,因为没有足够的掌控力来把控事情的走向,产生了不安全感。我之所以对工厂的品质问题感到愤怒,还是原因自己对后续的销售情况缺乏信心,对厂内的品质把控缺乏信心,感觉局面很可能不向自己期望的方面发展,自己面临的压力希望转嫁出去。
因此,摆脱负面情绪的关键在于能力的恢复和提升。最有效的方式是与事件相关人员展开尽可能长时间的深入沟通。
第三,情绪不是天生固定不变的,是可以控制的。很多人都会说,碰上一些可恨的人,可恨的事,自己就是头脑一热,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感觉情绪就像是大脑中预设的一个电路,一旦被外界因素触发,情绪就会不可控地自动宣泄出来。Lisa Feldman 教授在Ted演讲中分享了她二十五年研究情绪后的发现:情绪并不能主宰我们人,是我们的大脑塑造了情绪。情绪本质上是猜测(guesses),是大脑在当下建立的猜测和预测(prediction)。
第四、第三点告诉我们情绪不是天生的,是可控的,那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对情绪化行事造成的后果负责。这一点对我们预防情绪爆发非常有效,需要建立一种“责任自负”的意识。情绪爆发前,可强制自己推演一遍后果:打碎的东西需要打扫;被激怒的对方会回击;伤人的话说出去可能让深爱的人更加受伤;可能成为旁人心中的失败者等等。
3.
后续工作中如果再碰到开篇提到的类似情况,我想我的处理方式会更有效。首先是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转而向相关部门沟通品质改善状况。如果觉得还是对后续品质状况不放心,我的微信内容会是这样的:让数据说话,摆事实,说明前期品质问题对销售的不良影响,以及销售为此采取的补救措施,克制地表达对后续品质问题的担忧,最后以积极的态度呼吁大家齐心协力实现产品上量计划。

最后分享Lisa 教授的Ted演讲链接如下: https://www.ted.com/talks/lisa_feldman_barrett_you_aren_t_at_the_mercy_of_your_emotions_your_brain_creates_them?utm_campaign=tedspread&utm_medium=referral&utm_source=tedcomshare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带情绪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