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当评委

                            ————同课异构听课有感

        周五早读正在上课,忽然,苏主任急匆匆的过来,说:“任校长让你马上去五楼评课。”“那么多教研组长,我怎么可以越位去评课?”“先去吧,赛课马上开始了。”恭敬不如从命,那就去吧。

        其实,我也不敢不从了,事出有因:那天,我和跃平一齐被叫到任校长办公室,他说:“教研室要组织全县语文赛课,我们从讲优质课人员的里面选,你俩谁讲?”我俩互相推诿。任校长说:“不管谁讲,都要讲第一!”这让我们倍感压力又无法逃避,跃平擅长朗诵,于是我俩商定:古诗词她讲,散文我讲,各自发挥优势,为学校争光!事情就这样定下了。

        课题随即发布,是白居易的叙事诗《卖炭翁》,我长舒一口气,不用再压力山大了。但随即又想,任校长报的是我的名字,即使跃平去讲,这个事我也脱不了干系,于是我向任校长立下军令状:“我会尽自己所能和跃平一起打造一节完美的优质课!”

        跃平开始备课了,不分家校,不分昼夜,家人看到她这样的匆忙与专注,都打趣地说:“讲一节课哪有那么难?让我替你去上好了。”其实讲40分钟的课不难?难的是怎样讲出一节最优质的语文课。我能理解她的辛苦与压力。跃平准备好了,我们语文组全员出动,一次又一次的听课打磨,我们一致认为“读”必须是诗词课的主线,而这是跃平的强项,这必定能够出彩,于是我们围绕“读诗”进行教学设计:初读诗歌眀内容——朗读诗歌悟感情——边读边想析人物——边读边比得主旨——联系古今升华情。而后,为了增加文本的厚度,我们又一起查阅了白居易的相关资料和中唐相关的历史背景及相关评价充实到课堂里来。这样,课堂初具模型,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中,我们纠结于怎样的升华才能体现这节课的高度和老师的素养,并且让评委老师叹为观止,回味无穷。于是我们由白居易的关心民间疾苦想到了习主席经常引用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就以他升华结束课堂挺好。后来又想,文化体现了,高度有了到老师的素养呢?我们马上想到了改写诗歌,这应该是能够震撼评委的一个亮点,就这样定稿了!赛课即在眼前,我们和跃平又一直认为老师的课堂语言表达的精炼与温度也是体现语文老师素养的一个方面,于是跃平在赛课的前一晚还在整理自己的表达,力求尽善尽美,我们每一个都在尽心尽力!

      我见证了跃平从备课到上课的全过程,她的艰辛,她的用心,她的精益求精,我都看在眼里,我比任何一个人都期待她能得第一!她在默默付出,我也不能再推着不当评委了,生杀大权有六分之一都掌握在我手里,我们第一的可能性又增加了一层。

      赛课开始了,我一进门,跃平告诉我第一句是:“抽了1号,不是好事……”我能感觉到跃平的紧张。于是我为她打气,“没事,1号就是第一名!”跃平整个课堂的发挥和学生的表现都及其顺利,我长舒了一口气。因为评委要求评分在85——95之间,我给了93。我觉得跃平的努力和她的表现应该获得这样的一个高分(但又不敢太高,怕去掉最高分)!

        后来几个选手的课让我总是跑神,他们常规的教学设计和老师等同常人的素质实在难以吸引我的注意力,我觉得坐在那里简直是度日如年,关键是作为评委没有听课的收获,还不能离开,我就开始思考:当一节优质课没有一个亮点能够吸引住评委老师的时候就已经失败了。它有时候真像选秀,你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或者专业素养,才能够抓住评委的心!这是我第一次做评委最深的感受!

      在我恹恹欲睡的时候,后排两个老师的话“叫醒”了我,他们的交流也是我一天听课下来的收获之一。那男老师说:“你看这几个老师讲课都是想面面俱到,结果都是蜻蜓点水,谁也没讲透。”女老师挑衅地说:“要是让你讲,你怎么做?”男老师自信地说:“我就抓住一点:对比,整节课围绕对比展开教学,有主线,有方法,也会有深度!”没有听到女老师回答。

      “你看,这老师上课学生如一潭死水,我早就发现这个问题了,我现在正在研究启发式教学,怎么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乐于表达。”男老师的声音传来。

        “研究的成果透漏一下?”女老师恳求道。

        “正在进行中,已稍有成效,现在不可告。”男老师诡异地说。

      我听这男老师说说头头是道,句句专业。于是禁不住扭头问道:“你们是哪里的老师?”“亳城。”我不禁感叹到:“亳城出人才啊,我们学校几个亳城的老师都非常优秀,年前在我们分校讲《西游记》的刘军梁也是亳城的,是吧?”他说:“是的。”我很佩服刘军梁对文本的独特解读能力和课堂教育机智。于是我继续问:“你们是一个学校的吗?他是怎么成长的?”他接着回答:“他是亳城一中,我是亳城二中。军梁很优秀,主要源于他家一墙又一墙的书。”我不敢再说话了,我也是语文老师,我家一墙的书不仅未满,关键是有些还束之高阁。书没读够,课还没上好,我还在这里做评委,有点无地自容了。于是闭口,好好听课吧。

        前七位老师的课里,跃平的课绝对会脱颖而出,这点儿我敢肯定!换课之余,听到后面又窃窃私语:“最后这个老师的课很厉害,不仅是专业语文老师,还是专业婚礼司仪。”我有点儿怕了,朗读是一个语文老师必备的专业素养,跃平已经做得很好了,可是这位“专业婚礼司仪”又会有怎样的非凡之举?我期待,又害怕。

        “婚礼司仪”登场了,他一身的儒雅与正气。废话不多,直接与学生开始互动,正常的上课起立,接着他郑重其事地说:“同学们辛苦了!”学生们目瞪口呆,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得什么药?他接着说:“同学们回答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照办,但是有气无力,于是它说:“我怎么听不出来大家的坚定与决绝?”应该这样读……”我知道这是课堂的伏笔,他已经定下了课堂高昂的调子和指导朗读的教学目标。“润物细无声”目标在心中,更高明的是他已一种最自然的方式让我们觉知。我们常说:一个人最好的修养是让对方舒服。我忽然想说:一个语文老师最好的修养,是让学生觉得听起来舒服。

      课堂开始了,他从学生喜欢的明星谈话导入,学生很快入境,他告诉学生:“我心目中也有明星,他是许小风,刘德华,他是白居易!”学生一愣,马上回过神来。于是这位老师一反常规:作者介绍,而是娓娓道来白居易成长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然后老师开始指导学生有层次的阅读:读准确——读流畅——读出感情。

      忽然老师说:我们听唱《卖炭翁》。接着老师就放了一段乐团演奏的视频。这让我眼前一亮,这不就是大语文观的真正实践吗?语文与艺术的结合,这不就是文化和审美素养吗?同时我又充满了担忧,这种高雅气质艺术形式学生很少接触,能听懂吗?但我太小看这些孩子们了,他们听出了卖炭翁的无奈,宫使的蛮横,作者的同情!虽然表达不够准确,但是这种艺术形式的渗入远远超过老师的苦口婆心的讲解,学生悟永远比老师讲重要得多!

      接着老师有条不紊的开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并示范朗读,这是课堂的一个高潮。老师的教学任务也完成了。我在想:这个老师该升华到哪里结束这堂课呢?老师接着发问了:“千年的经典今天把它编到教材里让我们重复,它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呢?”后面又传来一句惊叹:“无缝对接!同样是主旨的挖掘,其他老师都是直接问情感、主旨,看他多厉害!”默默认同!学生们七嘴八舌,有的说:让我们认识社会的黑暗!有的说:认识白居易!老师说:认识社会的黑暗那是历史的任务,语文是通过一篇文认识一个人!白居易:善其身,济天下!他秉承了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为人理念……我们要以闲情对生活,温情对家人,博爱对人民……

        课结束了,这些话就这样刻在我的心里,久久不能抹去,传统的文化,为人的高度,课堂的温度全都有了……虽然我们的课堂也在升华,但是比起来,我们的课是淑女,他的课是君子,我们的课是大家闺秀,他的课那是堂堂七尺男儿的家国情怀!就这样把我征服了!

        我在纠结,我怎么打分?我该给高分?还是低分?如果我给高分,我对不起跃平,对不起我们所有为之付出的语文老师,对不起我们的学校!如果我给了低分,我对不起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有的真实与真诚。我该怎么办?我还是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与跃平相当的分数。这一点我得向全校老师检讨!没有得第一,我错了!

        可是,我真的觉得,我们的课任何一个人都能学得来,那位语文老师的课我们谁也学不来!那才是原汁原味的语文课!我们每一节课都那样上,我们的孩子怎么会不爱上语文?不爱上文化?不爱上生活?我们总是拖不了考试的窠臼!可是为了考试而教的课堂就一定能考好吗?!但是这样的语文课一定是为了更长远的考试,为了更长久的生活,为了更温暖的情怀而上的语文课!尽管他拖堂了,尽管他没目标,尽管他没“讲”课文,尽管他指导朗读层次错位,尽管他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但不得不承认瑕不掩瑜,那就是语文的方向!而我们现在在哪里?我们说语文的核心素养是语言,是思维,是文化,是审美,我们的课堂从这些出发又回归到这里了吗?我们总是先从考试开始,我们带着镣铐跳舞,最多只能跳出一个“杜甫”,却无法跳出一个“诗仙”李白。这是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所以,我想:我们自己的人文素养不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不提升,我们可以打败同层次的语文老师,但是再有这样的语文老师参赛,我们即便拼尽全力,我们的语文课也走不出去……

        我再也不做评委了,去努力去做一个评委心中的好语文老师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次当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