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词语教学艺术

    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一直被视为“软肋”。不少老师备课钻研教材时非常重视文章内容解读和表达方法分析,而对课文词语教学如何教学往往舍不得化太多工夫去钻研。语文课上,要么直截了当地将词义解释告诉学生,要么指名学生将预习中查到的答案来释词,这样教学词语当然也不错,但效果往往一般。小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学生记忆力好,是词语增长速度最迅速的年龄。教师重视词语教学,就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语。词语积累越多,学生语言就越丰富。一个人词语积累的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就如苏轼所说的那样“腹有诗书气自华”。于永正老师在备课时对课文中的词语如何教学舍得花时间下功夫。他在备课时对课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如何教学都是细细琢磨:哪些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哪些要去意会,哪些可以借助情境去弄明白,哪些可以而且必须查字典,他都要弄个“水落石出”;有些词不要或者没有办法下定义,可以通过运用(如造句)去掌握,这要根据具情况来确定。于老师说,课文中的词语如何教学“要靠老师去细细琢磨。我是把工夫花在看教材上的,一个词一个词地去看。”

读了于老师时课堂里教学词义的一些精彩课例,不禁为他那灵动、浅显、扎实、有趣的释词艺术所折服。词语教学原来可以教的如此精彩!

案例1:联系上下文理解“问世”

生:“问世”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我想请你自己解决。请再读读第四段,边读边想。其他同学也要这么边读边想。(许多学生举手,要求说。)

师:大家把手放下,这个机会留给提问题的同学。他要说不出来,再请你们帮助,好不好?(对提问题的学生)你看出来了吗?

生:看出来了。“问世”就是“有了”。

师:对,说下去,哪里有了?

生:商店里有了。

师:对哇!这不读懂了吗?“这样的玻璃早就问世了”,是说它早就生产出来了,市场里有卖的了。记住,一边读,一边联系课文想一想,好多词语是可以读懂的。

《新型玻璃》

    遇到学生不理解的词语,于老师不是急着去解释,也不是让其他学生帮助给出答案,而是应当提出问题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一边读,一边联系课文想一想,好多词语是可以读懂的”,这是最常用的理解词义的方法。成人阅读时遇到不懂的词语也不是急着去查字典,往往是根据上下文先自己琢磨,理解大概的意思,以后再遇到这个词,再检验自己初次理解是否正确,如此多次反复,就能对这个词有正确的理解。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词义,而且能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

课例2:用动作来分辨“紧盯”“注视”词义

师:大家读读第二段,读的时候,要想一想“紧盯”和“注视”是什么意思,看能不能用动作和眼神把它们的意思表示出来。

(生练读,有的边读边加动作)

师:这两个词的意思谁读懂了?

(请出一位到讲台前站在凳子上,师用手指着上空说,天空中有一只鸽子,看你能不能盯住它。师一边说“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一边从左上空迅速划到右上空,又从右上空迅速划到左上空,然后在空中极快地画了一个圈儿,最后静止在前上方,说,鸽子落在房屋上了。学生的眼珠跟着老师的手指转动,最后盯着前上方,一眨不眨,博得同学们一阵阵掌声。)

师:“紧盯”的意思懂了吗?

生:(齐声)懂了!

师:(对站在凳子上的学生)你再向下看。下边是一个大水池子,里面有很多鱼。你看那一条——(师说到这里,用右手指着“水池”,指尖忽而东,忽而西,忽而快,忽而慢,该生的眼珠则随着师手指的方向快速转动,仿佛在跟踪一条游动的鱼。)

(师生的表演又得到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师:“注视”的意思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于老师没有用语言解释“注视”和“紧盯”这两个词语的意思,而是巧妙地创设了两个情境,让学生通过师生的体态动作来理解这两个词义,分辨这两个词语的细微差异。创设具体情境理解词义,更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相似的语境中运用词语。这样教学词义极具创意,又生动活泼,给现场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于永正词语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