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后感

这部书的作者是一名以色列年轻人,牛津大学耶稣学院博士尤瓦尔.赫拉利。他是名副其实的博士,本书横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人类学、生态学、政治学、文化学、心理学和数学,很少有不涉及的学科。

这部书名为《人类简史》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它突出了一个“简” 字——作者不去铺陈人类历史“是怎样的”而是把历史事件纳入自己的认识框架,极力说明“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作者选择公认的人类史实来说明或证明自己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系列观点,视野之广阔、气势之恢弘,令人赞叹。

一.人类历史发展的密钥——虚拟的故事

人类数百万年的进化史,作者力求回答体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并不占优势的智人为什么战胜了尼安德特人等其它“人属”成了最后的“成功者”登上食物链的顶峰。作者的意见是这一切起因于“认知革命”——一种会“编织虚构的故事的能力”。作者认为,这可能产生于一次基因突变改变了智人的大脑内部某种神经连接方式,他将它比喻成“吃了《圣经》里那颗知善恶树的果实”。我认为,“虚构的故事”乃本书作者对人类社会发展“之所以这样而不是那样”的一大发现,其意义不亚于“商品”之于《资本论》。按作者的看法,“虚构的故事”可以把亿万的陌生人联合起来做任何事,从此人类的活动便被赋予了某种意义,甚至一切和人类相关的事物几乎都有了意义。最初,“虚构的故事”可能只是一些八卦、传说、神话,后来发展到宗教教义、政治理想、经济蓝图诸方面,成为人类连接“主体间”的最高效的粘合剂,这些“虚构的故事”即智人想象的现实和创造的行为模式就是“文化”的主要成分,文化一旦出现就无法停止改变和发展,就形成我们无法阻挡的“历史”。正因如此,我认为他是一位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而且还懂得辩证法,不管他是自觉地还是不自觉地这样做。他说“除了人类共同的想象之外,这个宇宙根本就没有神、没有国家、没有金钱、没有人权、没有法律、也没有正义。”作者如此“简捷”地揭示了宇宙的本质——没有目的的存在,和人类的本质——一个偶然的存在。

全书就是在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下写的,由此衍生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其它观点充满了对人类和宇宙的悲天悯人式的终极关怀,这才是本书的价值所在。如果智人在认知革命后给自己的活动赋予了意义,那么人类社会的每一个阶段“进步”的“意义”又如何呢?在作者看来,“农业革命”虽然使得智人获得了更强的生存能力,但是绝大多数的农民却没有过得比采集时代更好,他们不仅终日劳作,还得把绝大部分的劳动成果用来供养极少数的所谓社会精英——国王、官吏、骑士、艺术家、思想家等;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社会财富达到空前的积累,但对广大劳工、非洲黑奴、美洲和澳洲的原住民带来却是一场灾难——残酷的剥削、压迫、奴役和种族灭绝。

作者用了很大篇幅讨论什么是“幸福”,罗列了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幸福观,但最终也没有给出答案。“幸福”的确是迄今为止人类没有思考明白的问题,或者它根本就没有答案。作者“推人及物” 认为智人使环境恶化,是绝大部分动物灭绝或濒临灭绝元凶,即便是族群发展壮大的“很成功”的家畜家禽,其命运也及其悲惨——它们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完全被忽略。基于此,作者对智人的未来的描述表现出极大的不确定性,觉得智人的贪婪可能使得我们这一代成为“最后的智人”。但他也指出一线希望,即未来的几近于神智慧生物毕竟是智人智慧的产物,或许通过他们智人的生命得以延续。

按照这个逻辑,作者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无限可能。他认为,认知革命是一个偶然,农业革命也是,科学革命为何在欧洲发生也是。当下智人们又面临多种选择,何去何从可能也在某个偶然事件刺激下的一念之间。然而,我以为,这一串偶然的背后都有一种必然,那就是绝大多数人相信“虚拟的故事”所说的“幸福”:明天比今天更好或来世比今生更好或彼岸比此岸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类简史》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