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8 新课标学习思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自颁布以来,短时间成为数学同行们交流的热点话题。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指挥棒,深入学习和领会课程标准的精髓,会让自身教学不走错路,少走弯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不管是自己研读课标,还是线上听大咖们对新课标的解读,均有不一样的体会和感悟,特别是学校邀请的赵老师跟我们面对面、近距离的进行对新课标的解读,更是醍醐灌顶。现就自己对如何认识和实践结构化教学的学习心得与同行分享,一起共勉! 新课标提出,课程内容重点是对课程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课程结构化整合的背后潜藏的关键词是关联、整体、结构、知识本质。本人认为,不管是在课时课、单元整体课还是四大领域的融合课,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有数学学科本质、利于未来学习的结构化的教学体系。在广度上,要了解知识的来源和学习需求,旧知、新知的联系。这样学生的学习会感受到学习的必要性和关联性,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在深度上,强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建立有意义的知识结构,这也更容易掌握知识,一脉相承。

比如,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中包含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等内容。探究这些内容的过程中都要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中,关键的问题是“怎样将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很明显,通过转化,学生发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瓶颈问题是“怎么产生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想法的”“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是怎么发现的”,这两个问题才是学生的认知症结,也是探究本质的价值所在。所以在这个单元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无疑就成为关键课例,学生在这节课上把问题弄明白了,后续遇到其他图形的面积问题乃至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问题,就能有效迁移、推理、探究。


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知识结构图谱



五年级上册

又比如,我们可以从鸟瞰知识的角度,了解一个知识板块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对于同一知识体系内的知识的编排在不同年段都体现了“螺旋上升”这一特点,目的是为了适应儿童的认知规律,便于他们循序渐进地构建自己的数学认知。因此,我们可以从跨学段的角度去整体关联、融通。比如,在 “数的认识”这一知识体系中,有4个关键课例,分别是一年级上册《10 的认识》、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这 4个课例是学生对数的认识发展的不同跨越:《10 的认识》第一次将学过的数字组合成新数,第一次有“位值”的概念,是自然数认识中知识技能的关键点;《认识小数》是第一次学习自然数后的其它数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数的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因此是学习自然数外的其它数的转折点;《分数的初步认识》把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并量化为整数“1”,而这个“1”与自然数“1”的意义的认知跨度是分数认识的起始点,也是数的认识的发展点;《用字母表示数》数由确定状态变成了一种未知状态,字母可以用来表示多种情况的数,这是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过渡的联结点。从自然数到小数、分数、未知数等逐渐发展建构,就是对“数”的一种整体认识。

无疑,对新课标的认识和实践,都有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立足课堂,优化教学,让自己从寻找答案的人,努力变成书写答案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0-28 新课标学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