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在第一学段(一至三年级),主要引导学生经历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过程,在第二学段,学生主要学习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发展学生数据分析的观念,关键应基于他们亲身经历的经验,也就是说,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学会提出用数据表达的问题,为此,我把认识、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把理解扇形统计图中的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以“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作为本节课的导入,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呈现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的统计表,通过三个问题的探究逐步认识扇形统计图:问题一、读统计表中的信息,解释百分数的意义;问题二、呈现扇形统计图后尝试读图,交流讨论你从图中读懂了什么;问题三、引导学生多角度读扇形统计图。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运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反馈的方式,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用一整个圆表示一个整体,即单位“1”,用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部分量,然后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已学知识。

    最后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充分考虑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设计了特色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本课的基础知识,大部分同学是有能力完成的,选做题是稍难一点的求单位“1”问题的题型。

    在本节课中,数学思维的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认为是做得比较好的,比如导入中的以科学生活的“三好学生”中的吃好、睡好、运动好,再比如谈到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中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百分比时,恰时地引入袁隆平的故事,介绍袁隆平所做的贡献,让学生感受袁隆平的伟大。还有一个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就是在突破重难点时花了比较大的力气,运用了比较多的教学手段,不断地引导、提醒学生理解并解释统计图中的百分数的含义。

    当然,不足之处还是比较多的。其一是在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合理,前松后紧,虽然有客观的原因,但是我认为我们在课堂上还是应该灵活些,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反馈来及时调整课堂的节奏;其二是对教材熟悉程度还是不够的,没有达到烂熟于心的状态,以至于整节课感觉还是不够流畅的;其三是小组合作的没有发挥好作用,比如分工不明确、代表发言时不够规范(发言应该是代表整个合力的结果);第四是鼓励性语言和方式方法不够多样性,语言生硬,不够自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