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第花开》读书笔记

今天,随意翻到了《次第花开》的169页。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详细讲述了自他相换的修法:把痛苦、烦恼吸进自己心里,把喜乐、轻松释放出来。

自他相换又称为施受法,即施与和接受。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具体的情境下,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观想为自己和其他众生修这个法。比如,自己感觉到压抑、疲惫时,先安静片刻专注于内心的感受,看到那个在压力下疲惫不堪的自己,然后深深地吸气,把压抑、疲倦等不适感吸进来,呼气时把轻松和旺盛的经历送给自己和其他人。

吸气和呼气过程中的观想可以非常具体。如果你的朋友不小心把手割破了,你可以尽量去观想他的伤口,去感受他的疼痛,然后通过绵长的吸气把那种痛感吸进来,呼气时观想给他送去止血贴、创伤药和止痛片。如果你知道对方最需要什么,或者什么东西最能令对方欢喜、放松,你就可以在呼气时观想送给他什么,一杯清茶,一段音乐,都可以。如果你不知道该送出什么,则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自己在同样情境中会需要什么,然后把它送出去。

悲心的基础是平等。有上下之分、人我之分,便无法完全体悟万物同源俄那份亲情。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可怜那些境况不佳的人,那样我们非但不能经验、分担他们的痛苦,反而会给他们造成新的伤害。被人怜悯的滋味是不好受的。人在困境中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平等的沟通,所以我们发悲心时要有沟通的强烈愿望。我们做的不是施与,而是分享。

当然,谦卑到任人践踏也是不可取的。把自己放得太高或太低都无法实现顺利的沟通。慈悲是真心希望所有众生都得到安乐、远离痛苦,有时一味退让只会助长他人的侵略性和执著,却不能使他们快乐或免于痛苦。

有悲心自然会远离嗔恨心,但实践中某些人的悲心却有可能引发嗔恨心,比如在放生时会对杀生者产生强烈的偏见。这时不妨看看自己的心,我们很显然是把自己归入了代表道德、正义和值得拯救的一边,而对方则是无药可救、不值得慈悲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人的划分可没有这样简单。

每个人都有良善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只要内心还有执著,就不能避免对人对己的伤害,所以嫌恶那些无明习气更重的人,就像是五十步笑百步。一个人不会因为贴上了道德或不道德的标签,就能解脱或不得解脱,解脱超越了这些。

你可能感兴趣的:(《次第花开》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