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嫂

母亲打电话来,聊了几句家常。快要结束时,突然提了一句:“肥嫂再婚了。”

啊?”我觉得诧异。

肥嫂离婚,想一想好像才发生在不久前,其实已接近三年了。谁都没料到,在与忠叔这段失败的婚姻里,她竟然是先走出来的那一个。

但一想到肥嫂其人,觉得如果是她的话,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说起来,忠叔和肥嫂,的确是我见过的顶不相配的一对夫妻。

忠叔身材瘦长,粗眉大眼,鼻子立挺,一副能挂住肉又讨女人喜欢的面相,十几年过去,他除了白头发多了几根,几乎没发生过什么变化。只是他并不爱说笑,脸色也总是淡淡的,

相较之下,肥嫂就差的多了,年轻时尚能夸一句丰满圆润,如今年岁大起来,皮肤松弛,一身横肉,偏个子又矮小,站在那里,活像个短木桩。不过肥嫂的人缘倒是很好,因为她泼辣但不跋扈,为人热情厚道,只有一点,也是乡下妇人的通病了,就是话多了些,一张嘴就跟个机关枪似的,总是叭叭叭的讲个不停。

我总是好奇他们如何走到一起。毕竟,他们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不登对。后来长大了,很多事情父母对我也不再避讳,闲谈间问了一嘴,这才知道,他们是相亲结的婚。

忠叔的品貌,放到现在,当然是不愁小姑娘要嫁,只是那个时候,人们都很实在,不很看中这个,主要是门户合适,日子能过得下去。

忠叔自身条件不差,家里境况却不好,母亲早逝,父亲病弱,没有叔伯兄弟帮衬,连个能帮忙干些家务的姊妹都没有。这样的男人,稍有些好高的女人都不愿嫁,因为嫌弃忠叔家太穷,也太独。

这样拖到了二十六岁,忠叔还是孤伶仃一个人,村里同他一样大的男人,有些第二胎都已经在媳妇肚子里揣上了。

忠叔也着急啊,四处托媒人去寻摸,姑娘的条件也挑不起了,说句难听话,是个女的,能生养就行。这样一寻,就寻到了肥嫂。

那个时候,肥嫂还叫肥妞,她上头有三个哥哥,下头一个弟弟,因为是独一个的姑娘,很受家里人宠爱,她也不懒,也不娇,就是管不住嘴,什么都能吃,吃什么都胖。

到了年纪,要找婆家了,肥嫂就有些不尴不尬的,家里条件好些的,看不上她,不嫌弃她胖的,她又有些挑剔,不愿意嫁。好在家里人也顺着她,想着大不了就放家里养着,反正爹娘并几个哥哥在呢,总不能叫她过不下去。日子久了,肥嫂就剩下了。

正巧,忠叔请的媒人访了过来,觉着这两人正正合适,约着见了一面,双方都觉得不错,因为年岁上都不小,没多久就把婚事定了下来。

我曾对母亲说,他们一点都不像是两口子,不登对。母亲笑着说我太小,还不懂这些。两夫妻在一起,眉对眉眼对眼的,看久了都一样,说到底,就是搭伙过日子,不是外表相称才能凑到一块去。

忠叔又穷又独,肥嫂家兄弟多人气旺,家景也过得去,不指望靠闺女拿彩礼,还能帮扶一二,肥嫂呢,自己胖,偏又喜欢瘦高好看的,恰好忠叔如今也不挑剔女方的相貌。这就是恰当时机,条件正正对上了,两个人都是满心欢喜的结了婚。

肥嫂肚子争气,进门三年,哐当哐当生下一男一女。忠叔冷清惯了,一下子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自然喜不自胜,纵然肥嫂生育后变得更胖了一圈,他也不嫌弃。

这两人从前感情很好的。"母亲叹息道。

是的,忠叔和肥嫂,这一对在外人看来并不般配的夫妻,过去十几年,日子过得都是很不错的,甚至比很多经常吵嘴干仗的夫妻看上去还要恩爱得多。

我上小学的时候,忠叔在外头打工,肥嫂在家里照顾老人孩子顺带种地。

那时候电话还是稀奇东西,村里也不是家家都有。没有电话的人家,就到村头的小卖部去打电话,外头人打过来,打的也是小卖部的号码。

小卖部老板娘开玩笑说,我们村每年出去那么多男人,就属忠叔最离不开老婆孩子,一个礼拜要打个三五次电话,一个电话要打上老半天。这个时候,肥嫂总是不说话,一副有点不好意思又带点骄傲的模样。她那时仍旧是胖,但是圆圆脸颊上红红的笑,看着也让人跟着乐呵。

有一年冬天,似乎临近春节了吧,村里打工的人陆陆续续都回来了。忠叔回来得比别人都要晚,肥嫂就放不下心,早晚要去村头看上几回。后来忠叔到家听说已经是半夜了,他说没赶上晚班车,自己一个人从县城里走回来的。

那天很冷,忠叔穿在外头的棉袄都挂了冰碴,驮着大麻袋走了几个小时的路,手都冻得快要没有知觉。他给肥嫂带了一件羊毛大衣,一条金项链,羊毛大衣是纯羊毛做的,花了三百块,在那个时候算是不小的一笔钱。大衣很漂亮,拿在手里都是沉甸甸的,可惜买小了,肥嫂穿不上。

这些男人,就不能给钱他们,尽乱买东西。”肥嫂对着后几天来看热闹的妇人们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肥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