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授课 中华文化四十七讲》:概略星辰

北大授课 中华文化四十七讲.jpg

记忆不是一个严整的课本,而是一个地下室的豁口。记忆不是一种悠悠缅怀,而是一种突然刺激。

我们所需要的选择,是一种兼容并包、各取所长,而不是你死我活、只求一赢。文化的选择,更应如此。

——余秋雨

很难想象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该怎样被凝聚和表达,哪怕是窥其一隅仍然有种被碾压的恐惧。读完了《中国文化课》《从诗经到红楼梦》和《北大授课 中华文化四十七讲》后,才渐渐从跨越几千年的时间轴上,领略到璀璨星空的魅力。

童年歌声的遥远记忆,百家争鸣的浓郁智慧,唐诗宋词的盛世高峰,明清时期的专制沉闷,近代的百年屈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诗意的理想、骨感的现实,我们终究逃不出文化的强大磁场,又都在这种无声的滋养中长大。

北大授课 中华文化四十七讲.png

几千年的时间长河,总有一些我们无法回避的激流,那像是一个时代的集体觉醒,在大浪中淘出诸多巨人,成为中华文化中的耀眼星辰。像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华文化从强悍的美丽,走向浓郁的智慧”,途中我们怎能绕开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等等,我们前行的身影、坚定的脚步、简明的语言,始终灌溉着每一个人。像唐诗宋词的时代,我们都是背着“床前明月光”“大江东去浪淘尽”长大的,又如何离开李白、杜甫、王维、苏轼、陆游、辛弃疾呢?

这些巨人成为中华文化的地标,而铺就整条长廊的却不乏被时间淹没的普通百姓,在文化的传承或发扬中,像河堤、水沟承载着许多个水脉,又将他们汇聚到人文的汪洋。这也是中华文化深植在人民大众的土壤,茁壮成长的一个原因吧。

现实中的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文似乎成了唯一的理想田园。

阅读.jpg

焦虑、抑郁、恐惧,时刻纠结着我们的情绪,欲望、压力、责任充斥着生活,又在某个瞬间感受到莫名其妙的空虚,毫无来由,不知所终。也许只能在节假日暂时搁下这些匆忙出去旅游,或在抖音、快手、微博上看一看类似李子柒的农家生活、丁真的纯洁笑容,抑或是单纯地在社交软件上消耗无聊的时间...

“发展了几千年之后,我们现在重新向往一种诗化的生活,希望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升起袅袅诗意,使精神不再苦涩,使生活不再窘迫”,这正是古老文明对我们的慈悲和怜惜,这里拥有所有的此岸理想。诗词、历史、散文、绘画」书法、戏剧、小说...任何一个角落,都足以让我们看到平静、纯真的目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大授课 中华文化四十七讲》:概略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