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一捋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资料相对完善的一个时代,一方面归因于自朱元璋改朝换代开始,朝廷对文史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归因于清朝统治者对汉文化的推崇和保留,这对于后世的人而言,是一种莫大的福分。读史可以明智,所以我们要读史书,但要读真正的历史,才能懂得背后的权衡和筹谋,也懂得人性的卑劣与宽容。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语言诙谐幽默,比我们的历史课本有趣多了。站在历史的角度写历史,看历史,不以个人主观意见评述历史,是对一个真正的“研究者”的基本要求。《明朝那些事儿》在这方面意见不一,各有评说,但“人性”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名词,我相信,绝对客观和冷静的旁观者难得存在。历史有很多角度,政治、组织、经济、兵役、科举、田亩、民生……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能从任何一个方面深入展开,铺陈历史的画卷,展示历史真相的人,都是合格的研究者。如果加上逻辑合理,语言再有趣,读者们无疑都会买单的。《明朝那些事儿》当属于此。

作为一名对历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很喜欢看这部沿着清晰时间脉络延展下来的“历史书”,甚至对明朝的17个皇帝做了一份思维导图来加深印象。至于作者对某些人物所使用的极具个人意见的评价也不以为忤,即使我时常保留怀疑态度。不过表达个人意见本身无可厚非,何况作者也说了,自己是“以心述史”,那么,凭什么我的“心”要与你的“心”一模一样呢?看书读报,所思所想,其实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不是吗?

从理论上说,《明朝那些事儿》可圈可点,基本上讲述清楚了整个大明的历史,以及历史上每个阶段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可称之为“真实”,且“有料”。从讲述方式上说,除了语言为了增加趣味性做出的尝试以外,基本算上中规中矩,有理有据,没有大的纰漏。换句话说,有趣的语言、活泼的描述让历史人物变得丰满生动,让历史事件变得有情有节,确实增加了可读性,读者众多是一个很好的说明,这无形中很好地传播了历史知识,我认为这很重要。

明朝的皇帝们各有特色,颇有几个奇葩,让人叹息者有之,让人厌恶者有之,让人怜悯者有之……有很多人已经做了详尽的研究,很专业,文史小白不赘述。皇权变更,宦官当道,大臣弄权,民不聊生……明朝也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发展过程,这中间是政权的变化、民间的变化,以及经济的变化。确切说,《明朝那些事儿》其实更多笔墨是从官场政治角度来述说了权利的更迭,朝政的变换,逐步揭示帝心、权谋、战争对于一个时代的影响,文中对于民生所牵扯甚少。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将300多年的明朝历史展开说,估计光讲也得讲几天几夜了,还得是不同研究层面的不同专家分开来讲。

历史可以教给我们很多东西,而从当年明月些许调侃的语言里,我们可以更简单明确地总结出学到的东西。比如,对一个人而言,他最厌恶的,往往就是自己最擅长的。比如,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再比如,张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为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书中金句还有很多,或给人启发,或令人失笑,或让人不以为然。不过有一些话,总能让我想起身边的某些人、某些事。历史就是这么神奇,苍茫几千年,人性总不出其右。

如果要了解明朝经济最发达最接近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时期,推荐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如果要了解明朝历代朝政对于民间的影响,因小见大,推此及彼,推荐读马伯庸的《显微镜下的大明》,如果,想要从更学术的角度来了解一个朝代的施政策略,推荐读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以及相关著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捋一捋明朝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