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好景不长英宗朝
第五节 争濮议(下)
时针慢慢指向1066年正月,濮王名分问题还没有议定,但明显分为两派,一是“皇伯”派,认为赵曙应称亲生父亲濮王为“伯伯”,二是“皇考”派,认为赵曙应称濮王赵允让为“爸爸”!
“皇伯”派由原来的司马光、王珪等逐渐转为谏官为主,侍御史吕诲、范纯仁、监察御史吕大防成了主要代表,他们引经据典,连续上了七道奏章,固争不止。赵曙全部置之不理。
“皇伯”派一看行不通,决定改变策略,转而攻击“皇考派”韩琦、欧阳修等人,他们说韩琦“专权导谀”,欧阳修“首开邪议”,曾公亮、赵概“附会不正”。请赵曙罢黜他们,这无异于与虎谋皮!
“皇考”派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也上书给赵曙道:“请陛下明诏朝廷内外,称濮王'皇伯'没有根据,属于无稽之谈,绝不可行,现在要做的,就是匡正名号,至于在京师立庙,干预纲纪扰乱统法,并非朝廷的本意!”
赵曙内心当然想为自己的父亲弄一个皇帝名号,再说,对叫了几十年的亲生父亲改称为'皇伯',那是要多别扭有多别扭。因此自然向着中书省的宰相们。但是,赵曙同时也不得不考虑曹太后的意见,因此,赵曙没有急着下诏,他还在等,等曹太后的最后态度,如果曹太后支持宰相,完全可以堵塞“皇伯”派的嘴巴。
赵曙特意召来“皇考”派到垂拱殿仔细商议,最后折中议定:尊濮王为“皇”,而不是“皇帝”;三位夫人为“后”,而不是“皇后”。皇帝赵曙称他们为“亲”,而不是“皇考”、“皇妣”。
宰辅大臣议定后,由欧阳修亲笔写了两份诏书,一份交给皇帝赵曙,一份派内侍送曹太后。到中午时分,曹太后派内侍将诏书送回中书省。韩琦、欧阳修等人急忙打开一看,不禁相视一笑。这份文书正是欧阳修起草的诏书,不过后面多了太后的签字。也就是说,曹太后认可了这份诏书。
曹太后从反对转为支持,让人感觉非常奇怪,但是她的签字是确定无疑的,也许曹太后觉得皇帝的折中方案,是一种退让,她也有必要做些让步,总之,宰相们有了太后的支持,底气十足。
赵曙接到曹太后的手诏后,立即下诏:“以濮王坟地为陵园,在园内立庙,让濮王子孙祭祀!”
“皇伯”派吕诲等,见事情翻转,只好撂挑子,将御史敕诰(授官的敕书,即委任状)上交朝廷,回家待罪,实际就有要挟的成份了。
范纯仁还不甘心,上疏指责道:“太后从撤帘以后,未曾干预朝政,怎么现在再下手诏?秦汉以来,母后只干预少主的政事,权臣想做非常之事,必然假借母后诏令,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请陛下仔细考虑臣的忠言,追回太后手诏。至于濮王的名分,陛下完全可以采纳大臣公议的结论,在长君朝堂,何必用母后的命令行事?”
范纯仁说得很激烈,一是指责太后干政,二是斥责宰相韩琦是权臣。所以韩琦看到范纯仁的奏章后,有些气愤地对其他宰辅道:“我和范仲淹如同兄弟一样,视范纯仁(范纯仁是范仲淹的儿子)如子侄一般,这小子怎么忍心如此攻击我啊?”
赵曙见吕诲等上交敕诰,又用皇帝御宝(天子印玺)封还敕诰,命内侍陈守清去督促吕诲等到御史台上班。吕诲等虽然接受了敕诰,但申辩说,他们这些御史和宰相势难两立,御史的话皇帝不用,这个班上得没意思,谏官做得也没劲,不如在家等罪,请求皇上贬黜。
赵曙没辙,问宰辅们该怎么办?宰辅们也来了气,韩琦道:“臣等是忠是奸,陛下知晓!”
欧阳修道:“御史认为和宰辅大臣势不两立,如果臣等有罪,应当留下御史!如果臣等无罪,则请陛下下旨!”显然,欧阳修将这个皮球又踢回给了赵曙。
赵曙左右为难,但总得有个结果啊,考虑良久,还是决定罢黜御史,但又于心不忍,特意嘱咐宰相道:“不能处罚太重了!”
第二天,朝廷下诏,贬吕诲知蕲州,范纯仁通判安州,吕大防知休宁县。三月,赵鼎、赵瞻、傅尧俞从契丹出使回朝,以曾和吕诲等意见一致,也上疏请求贬职。结果,赵鼎通判淄州,赵瞻通判汾州,傅尧俞知和州。宋朝大臣真是谦逊啊!
司马光见六人被贬,也坐不住了,上疏请求贬职,赵曙不批准。司马光连续四次上表,赵曙始终不为所动?为什么?下节再讲。
至此,濮议之争尘埃落定!
虽然有利于赵曙的结果出来了,可是没有实施,因为不久,赵曙驾崩了,此事竟然不了了之!神宗即位后,又将濮王三位夫人并称“王夫人”。英宗赵曙在位四年,几乎主要就是忙活这件事,结果成了一场空!
佐料:吕诲是吕端的孙子,性格耿直,敢于直言。吕诲三次做谏官,都因不畏权势、弹劾重臣被贬职。
公元1061年,吕诲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枢密使宋庠,说他勾结宦官、徇私枉法,宋庠因此被罢免。接着陈升之为枢密副使,吕诲又上疏说陈升之交结内侍,想得到提拔。
仁宗很生气,对宰相们道:“朕选用执政大臣,岂能让内臣(宦官)干预?”赵祯说归说,但还是罢免了陈升之的枢密副使职务,不过同时将吕诲也贬黜,让他知江州。这是第一次。
英宗“濮议之争”时,吕诲为侍御史,被贬知蕲州,这是第二次。
神宗时,吕诲再知谏院,拜御史中丞,升为谏官的头头,他仍然不长记性,直接弹劾宰相王安石,吕诲又被贬出京,知邓州。这是第三次。第三次吕诲弹劾前,好友司马光曾劝阻他,吕诲不为所动。
1071年,吕诲病重,司马光去看他,当时吕诲已经睁不开眼睛了,听到司马光的哭声,猛然坐起,努力睁眼道:“天下事还有可为,君实(司马光字'君实')努力啊!”
司马光悲痛地问:“你还有什么嘱托的吗?”
吕诲随即瘫倒在床,虚弱地回答:“没有了。”接着溘然而逝!终年五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