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教学学习笔记之二十二


“语文主题教学”学习笔记之二十二(1121)

今天开始说说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理论构建,内容主要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思路,既阐述主题教学在提出与发展过程中灵活借鉴与完善相关理论,又立足于教学实践的探索,从对主题教学的案例分析中提炼结经验、规律,并将其系统化、理论化,以提升、完善主题教学的研究成果。这些是主题教学理论体系的系统梳理,既是对主题教学核心思想的梳理,也为主题教学未来发展提供有意义的经验借鉴和研究指导。

第一方面说说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理论基础。

主题教学的理论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教学实践的探索中,自我总结提升与理论借鉴相互交融,不断将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研究思路贯彻始终,以促进主题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方法更加系统、科学。笔者在建立与践行阶段,在主题内涵等的界定、主题教学模式的建构等方面灵活地借鉴了多种理论,或吸收精华之处,或科学调整,丰富了研究方法,完善了小学语文主题教学体系。至今,窦桂梅校长和她的团队仍然立足教学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主题教学理论。

理论基础之系统理论。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作为门科学的理论即系统论,人们公认是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on Bertalanffy)创立的。他于1937年首次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概念,又于1945年发表了《关于一般系统论》,奠定了系统论这门科学的理论基础。他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这一整体的各个部分不是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

目前关于系统论的定义多达几十种。如“系统是诸元素及其顺常行为的给定集合”,“系统是许多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的行动的东西”等。而一般系统论则取多种系统定义中的共同特征加以描述,将系统论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该定义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首先是系统由各要素有机构成,比如语文教学本身是一个系统,就由自身的“生字、词语、句段、篇章”等构成。这一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发挥则依赖于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的优化组合。如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儿童要在不同年龄段学习相应的语文内容,先侧重识字与整体阅读,再从阅读进入写作,这样循序渐进地构成一个系统。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特定结构的若干要素组成的。主题教学理念下的每节课作为一个系统,包含教学目标、内容设计、课堂教学、课堂评价、教学资源等元素,这些系统元素并不是割裂地存在着,而是由主题牵引,在尊重学生发展规律以及生活经验、统整相关课程资源以及充分挖掘文本价值基础上,整合语言、思维、精神,在实现儿童在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的同时,发展儿童思维,促进其精神成长,并使教学中的各个学习环节、学习资源等都紧紧围绕主题展开。

系统论还强调系统的整体观念。语文学习所发挥的整体性功能是各要素各自孤立状态下无法形成或实现的。比如语文教师常说的“从整体到部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各要素相互之间达成结构最优化时,整体功能效果最大。再比如主题教学将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有机整合,把原来碎片分散的知识体系、能力训练以及人文内涵统整成一个“集成块”,由个及类,由部分到整体,逐层深入,为儿童学习提供完整的、系统的、立体的教育情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文主题教学学习笔记之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