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笔记

第七章:用全身心倾听



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可是,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有一句佛教格言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这种能力:“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举例,来说明哪些行为会妨碍我们体会他人的处境。

·建议:“我想你应该……”

·比较:“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

·说教:“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最大努力了。”

·回忆:“这让我想起……”

·否定:“高兴一点。不要这么难过。”

·同情:“哦,你这可怜的人……”

·询问:“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辩解:“我原想早点打电话给你,但昨晚……”

·纠正:“事情的经过不是那样的。”

分析妨碍了倾听。

1、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不论别人说什么,我们只听到他们此时此刻的(a)观察,(b)感受,(c)需要,和(d)请求。

2、给他人反馈

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如果我们已经准确领会了他们的意思,我们的反馈将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反之,如果我们的理解还不到位,他们也就有机会来纠正我们。此外,这样做还有助于人们体会自己的状况,从而深入了解自己。

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这将便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作出必要的补充。我们的问题可以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他人的观察:“上周我有三个晚上不在家,你说的是这回事?”

2.他人的感受及需要:“你很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

3.他人的请求:“你是不是想请我帮你预订酒店?”

询问前,先表达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什么时候需要给别人反馈呢?首先,在对自己的理解没有把握时,我们需要对方的确认。然而,即使确信自己已经明白了,我们可能还会发现别人正期待我们的反馈。有时,人们甚至会直接问:“我的意思清楚吗?”或“你明白我的意思吗?”这时,简单回答“是的,我明白了”可能是不充分的,人们也许期待我们说得具体些。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有明显的情绪,他一般会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如果我们自己是说话的那个人,我们不妨清楚地表明我们是否期待反馈。如,一般情侣之间还能争吵说明是在意对方并且想去解决问题的,可能只是沟通方式有问题,连沟通争吵都不愿意了,已经是想结束了。

在给他人反馈时,我们的语气十分重要。一个人在听别人谈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时,将会留意其中是否暗含着批评或嘲讽。如果我们的语气很肯定,仿佛是在宣布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么,通常不会有好的反应。然而,一旦别人通过我们的语气意识到我们是在体会,而非下结论,他们一般就不会产生反感。

客观评价,不要轻易流露出自己的感情,特别是在职场上。

只要我们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所有的批评、攻击、辱骂或嘲讽就会消失。我们越是这样做,就越能体会到一个简单的事实: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伤害。反之,如果一心分析自己或对方的过错,我们就会认为自己被贬低了。作家约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说道:“为了幸福,必须把‘别人怎么看我’这个问题放在一边。”

有的时候确实是别人表达方式令人不舒服,自己差觉不到,本事是没有恶意的。所以,不要太在意别人评价,自己要有所判断。

3、保持关注

我建议,在解决问题或询问他人的请求前,为他人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如果过早地提及他人的请求,我们也许就无法传达我们的关心;甚至还会被看作是应付。而且,在谈话刚开始时,人们所表达的感受往往是冰山之一角,有许多相关的感受——通常是更为强烈的情感,并没有得到表达。倾听将为他们探究和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创造条件。反之,如果急于了解他们的请求或表达自己,就会妨碍这个过程。

当对方得到充分的倾听,(a)我们将体会到气氛变得轻松;(b)他会停止谈话。

4、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

我们无法给别人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没有心情去关心别人。一般来说,这反映了我们也需要得到关心。如果告诉他人我们正处于痛苦中,我们无法顾及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别人很可能就会伸出援手。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暴力沟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