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

毕飞宇《平原》

发生在苏北平原上的故事,我以为怎样也会有历史的厚重,正义的情怀,奋斗与打拼等等显而易见的正向元素。然而看完本书,我有种方向搞错的感觉,甚至有点不喜欢这个故事了。它和《平凡的世界》的画风完全不同,类似的背景,类似的故事,捏在一起塑成了一群可怜的绝望的人。

那么,来看看毕老师自己的评述,他说他喜欢性格主义写作。也就是说,他只遵从自己的性格,而不去管到底是写实写虚还是写浪漫。这点在他的文章中就有充分的体现,每个人物都有毕氏的个性塑造--赤裸,直白,幽默,在理的描述,交心式的对话旁白。就好像有个人在大树下开讲了,围坐的一群人摇着扇子听,讲的人唾沫横飞,且不时的抛出眼神,听的人接住了眼神并频频点头赞同。

访谈1

他说历史上的每次狂欢最终都有两种人被揪出来买单,一个是农民,一个是妇女,弱势群体注定了故事的压抑性。故事中的端方,一个挺会处理问题的小伙,大多数时间里也是一无是处的,直到最后找到了方向,想去当兵,也没去成。三丫,无端端喜欢上端方,惹出一段是非,最后却因为输液错输成汽水送命。端方的妈妈,一个改嫁的苦命女人,回乡去祭拜过往的那段,写尽了心酸。吴蔓玲,刚强而柔软的女干部,仕旅辉煌,被人欺负了也不敢啃声,结局居然被狗咬了,大约得了狂犬病也未知,但人确实已疯癫。知识分子顾先生,说他迂腐吧不全是,就好像套着一个服帖与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形外壳,内在包裹着一个小小的纯正读书人的心。有机会当上小学老师了,好景不长,最后当了看鸭棚的鸭官。。。压抑!太压抑了!

那是什么吸引我继续读下去,是语言的魅力。毕老师说他在使用语言时,会让它在身子骨上过一遍,一看,二慢,三通过。这种感觉就是读着读着觉得很在理,文字已不是既定的样子,而是他说出来的模样,你似乎重新认识了这些词和句子。

访谈2


这个“天时”,“农时”,是庄稼人被老天爷控制的日子,里面透露着遵从,无奈和郁闷。什么勤劳的美德,那都是假的。瞧,说的多有理呀。

天时


我还喜欢这种通感幽默的描述:

1地面被太阳晒得松动了,面粉一样得土灰浮在路面上。

2仓库边的老鼠贼头贼脑,到处嗅,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包含了前进与逃跑的双重预备。

3茅棚理格外整洁。每一样东西都有它固定的位置,既有为上一次家务做总结的痕迹,又有为下一次家务做等待和做预备的迹象。

4顾先生没想到端方会在家里等他。虽然都在王家庄,对顾先生来说,差不多是天外来客,是越过了千山万水的艰难跋涉才过来的

5在王家庄有个传统,谁说的对,谁说的错,这个不要紧,一点都不要紧。要紧的是,谁有能力把说话的气氛掌握在自己手中。谁掌握了气氛,谁的话就是对的。真理就是气氛。真理就是人心。

6吹口琴,天天吹,嘴角都让口琴磨出茧子来了。你说一个破马蜂窝你一天到晚塞嘴里做什么?又不甜,又不咸

7老鱼叉怎么会上吊呢,这太不可思议了。上吊是女人的事,最没用的怨妇被人欺负了,找不到说理的地方,才会把自己吊死在枝丫上,让风吹起衣角,让头发萨满脸庞,让无助的三寸金莲在空中晃荡

8盛夏,俯瞰苏北大地,只有一个特征,那就是绿。那是一片平整的绿,妖娆,任性,带着一股奋不顾身的精神头,从地平线的这一侧一直纵横到地平线的那一侧

9端方去养猪的地方,和老骆驼一起生活。老骆驼就是个猪状元,一开口就是猪,最后闭口的还是猪。只是猪,永远是猪,没有别的。端方以为他会用一两个晚上把猪讲完,然后说点别的。但老骆驼没有。猪不在是猪,猪是一门课,是语文、政治,数学、物理和化学,永远没有讲完的那一天。

10中堡镇是个小小的镇子,对于没有见过世面的端方来说,它太大太豪华了,足以激发端方的自豪和自卑。自豪是因为端方好歹在这里生活过两年,多少有些瓜葛,自卑是端方毕竟不是中堡镇的人呐。对中堡镇,端方的心里有爱恨交加的两种心迹

11锻炼和干活的感觉不一样的,干活的累是抽筋扒皮的累,很耗人,不容易恢复。锻炼则不同,累归累,却累的舒坦,有种说不出的通畅,练完了,冲个澡,喝点水,马上就能恢复过来,倍感轻松

12乡下开阔空旷,是风的故乡和舞台。风在乡下无拘无束,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开春的时候,东南向,温暖潮湿,保留了海浪的痕迹。夏天变向了,成了南风。。。秋后,轮到西北风登台了,西北风特别硬,邪性,天生一副惹是生非的气质,鬼剃头,一夜功夫,所有的树叶就被它剃光,一个不剩

13生活是一块豆腐,时光一巴掌把它拍碎了,白花花的四处飞溅,捡不起来的碎末才是生活应有的面貌。它们散了一锅,彼此毫无关联。等它们重新盛在碗里,你最终认可了它们破碎的局面,反而想不起它原先方正的样子。它是酸甜苦辣的烫,尝一口就热泪盈眶。你能做的只剩追记,仅此而已。

小说的最后,毕老师写了一段话:

我答应过自己,起码要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留下两本书,有《玉米》和《平原》,我踏实了许多。

我一直想弄明白,人应当是怎样的。很遗憾,我没有找到答案。因而,这本书反而有了一个强劲的推动力--有时候,人为什么会如此不尽人意?

也许就是在告诉读者,为什么平原这本小说的结局是不尽人意的,是不美好的,是压抑的,是戛然而止的,是没有希望和盼头的,但又是真真实实存在的。

也许我需要再看一本《玉米》才能解答心中的困惑?

你可能感兴趣的:(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