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天性

      前几日读到《孟子》中孟子与告子讨论关于人之天性的内容,总觉得二人各有道理但又各有偏颇,使得人之天性的概念依然模糊,混沌。从而让我有了想探其究竟的欲望。


执天性于掌中


      想要弄清楚人性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在自己身上做实验,记录并分析。因为我们最能真实了解的只有自己的内心,和自己身体的各种状态。如果哪位书友也想进行类似实验,一定要充分确认自己的真实感想,并将实验的风险性进行合理的把控。

      通过自己的实验并结合身边的事例,可以将产生的需求总结为“自需”和“外需”;将所具备的条件总结为“自有”和“外有”。当“自有”可以满足“自需”,以及“外有”满足“外需”的情况下,我们与外界所产生的联系并不大,可以暂时不做考虑。


阴可生,阳促长


      如果“自需”碰上了“外有”,我们就会做出一些比如“夺食”、“争斗”、“贪婪”等等为私的行为;当“自有”遇上了“外需”我们就会产生“奉献”、“帮助”、“礼让”等为公的的想法。在我看来没必要在“天性”方面将人与动物刻意的区分开来,动物世界也有反哺,团结和为族群自我牺牲的行为。天性只有“公私之分”而没有“善恶之别”。

      一开始我觉得那些为私的天性既然是天生的,那么与他应该尊重并且和睦共处,但通过实验就会发现为私的天性一方面如同决堤的洪水,四处漫溢;一方面又如离火一般燃烧到最后直到自己也消散殆尽。一味的围追堵截只会让他们积蓄力量,最终还是势不可挡。只有正确的认识,努力的协调,合理的运用这股力量才是上策。如同我们想要更好的生活,我们就应该更加的努力去工作去学习,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我们心中为私的天性给我们提供了动力的例子。


天下为公


      为公的天性,不论是各大宗教或是儒道学说都给予过充分的肯定,“大道至简,天下为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我们借助“为私”的动力达到了可以安身立命的时候就要知道“知足”并开始做出“为公”的行为。因为我们大部分“为私”的行为所获的快乐是短暂的,手段是不光彩的,更不可能轻易与人分享。但是“为公”所成之事,快乐是长久的,方法是我们愿意分享的,也自然而然会成为更多人乐于模仿的对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执掌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