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从主观和客观,主动和被动两个角度来阐述。

以人为本

      第一层含义,就是我们做人要以“人”这个字,人的特性为本,做到人的三个基本层面(要担当、要谦逊、要互相帮助);

      第二层含义,就是我们对别人的时候(客观对别人的时候),要以别人的需求、感受、状态、能量为起点,对人家做能够满足他的本的这些事情,提升你对面那个人的感受,增加对面人的状态,提高对面人的能量的事情。

以人为本

      所以,以人为本的意思:

      第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对别人怎么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客观对外界的环境。

      第二, “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也是一个对外界的一个环境。随时要关注自己生活在哪个环境里。既然是你生活在周围的人里面,那你对外面的人,自己本体以外,外面这个人,你要注意所处的大环境跟小环境的特点跟变化,你才能够适者生存,小环境受大环境影响,大环境受小环境促进,你才能够适应它,才能生存。所以,不是你牛,你有本事到一个单位里面,到一个环境里面不看周围的环境就可以做的。

      第三,人向高处走,水向低处流。自身的能力,实际上是靠不断的压榨压榨压榨压榨出来的,只要你一直不断向高走,向高走,向高走,是一定能把你自己所有的能力都压榨出来的,所以,有没有本事,实际上所有人的本事大部分都是被逼出来的。

【美国兵一个月学会德语】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一队美国士兵要被派到德国去做间谍。领队的长官告诉士兵们,送他们去的飞机只能在德国和俄国的边境附近把他们空投下去,因为那时候欧洲第二战场还没有开辟,盟军部队还不能接近德国领土。

      但是这些士兵在出发前的一个月都还不会说德语,于是长官严肃地告诉他们:“这一个月里你们要学会德语,一个月之后出发,不论你们到时候学会没有,都得去。”结果士兵们在一个月里日夜苦学,一个月后几乎人人都能说一口地道的德语,甚至连口音和语调都非常像德国人。

      为什么他们能这么神速地学会德语?因为士兵们都知道,如果他们的德语学不像,一旦他们跳下飞机,德国人就会立刻把他们抓起来,他们就会没命了,那时候连说理由的机会都没有。

      尽管很多人在学外语的时候,想着“苦读法”,想着“巧记法”,想着“速成法”,但是不管怎样都要得到一个结果——学会外语。结果第一,理由第二,执行的本质就在于抓住结果,实现预期结果,没有结果一切理由都不存在。反过来讲,如果没有结果,那么所有的理由都没有价值,因为执行的目的要的就是结果。

      人的能力是无限大的,所以人要不断的逼自己。以人为本,三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人向高处走,水向低处流”。

      要强制自己,逼迫自己,每天都向高处走,往上走是很难的,但是一定要这样子,这三个一定要记住了。

      这三个东西,“以人为本”。做到这个以人为本,我们跟圣人的境界关系就会越来越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话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中,我们在生活中会有很多误区。

      很多人都跟我说,我闺女是怎么样,我是个怎么样的。当然,说这些话的人,大部分人是还没有结婚或者结了婚还没有孩子的人。我会经常问他一句话,我说既然对外来的媳妇这么挑剔。你觉得他们都特别不好,如果你有闺女会嫁给你吗,会不会嫁给你。

      也就是如果你要知道,一个男人跟你一模一样,而你有一个闺女,你舍不舍不得把你的闺女嫁给你这样的人。很多人说不舍得,因为这个毛病那个毛病,对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你自己,如果有个闺女都不会嫁给你这样的人,那你为什么有条件去挑别人呢,你会觉得别人会怎么样,怎么样,直男癌。很多人都这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括这个员工,要给他们超级的压力,压榨他们自己的能力,不要让他们有任何借口,有人的本性,他么实际上才会更提高,更能够符合“适者生存”的世界。

      如果给他们(员工)太好,一定会把他们都惯坏。人是肯定会被惯坏的,一个老板如果对员工一旦好了,一旦不是那么苛刻,一旦不是要求标准那么高的时候,他一定会把所有的员工都惯坏,他把所有员工的惰性都会带出来,那么对员工就有两个东西:一,他要对外面完成工作,这是他难的;二,他会让老板去宽容他。你们所有人都习惯让老板宽容,因为你发现让老板宽容比去做外面的事儿要容易的多,你把员工都惯坏了,你觉得这个事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个公司员工,你未来是希望到一个特别严苛的公司锻炼一身本事出去,还是这样一个能把你惯坏,最后什么本事都没有,或者十年出去找不着工作的公司呢。对呀,想想你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都是一样的,如果你是这样做,你不愿意成为那样的人,你应该怎么对你的员工呢。

      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参加过很大的一个新闻发布会,当时包括柳传志等在内一大帮人都在,那个时候我在一个媒体,然后就换了很多名片,当时这些中国很有名的这些老板的名片,换好了名片之后呢,我从来都没用过,我就把它放在一边,然后就有朋友跟我说,你有这么多老总的名片,你为什么从不联系不打电话。对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们觉得给这些人打电话,发信息留微信,有用没有?所以今天也有人会推给我一些范冰冰之类人的微信,我连看都不看,为什么,因为我自己现在就是个老板,如果我跟一个人没有厉害关系,对呀,我为什么要去理他呢,我的时间特别宝贵,我的工作特别忙,我的事儿特别多,所以,既然是这样的,很多人你为什么要去加他的微信呢。

      讲这个都是社会阶层要达到的,比如,像你喜不喜欢做一个永远承诺,但永远做不到的人。对呀,这样的人你喜不喜欢,那你是不是经常承诺而永远做不到呢;你愿意和什么样的人当合作伙伴呢,如果你自己都不愿意找你自己这样的人去做合作伙伴,那你为什么期望别人能找你做合作伙伴呢;你做的产品,你自己会用吗,经常会问,如果你的产品你自己都不用,为什么生产这样产品呢;你如果是投资人,会不会投资你的公司,如果你自己的公司,你是个投资人都不会去投,问题超级多,投进的钱根本不知道从哪儿转回来,你为什么指望被人会去投呢。

      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见很多,我希望大家,让自己的孩子有这样一个习惯,每次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就用反过来的方式跟他讲。打了小朋友,不要告诉打人不对,就问你,如果别人打你疼不疼,如果别人打你难不难受,都是类似这样的问题。换位思考,让孩子处在一个完全不好的一个状态和感受中去体会一下,多了,只要坚持,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五年,就不一样了。

      适者生存,不要试图跟小孩子去讲道理,你也是从底下过来的,既然你都知道适者生存,那我们中国人就知道跟孩子讲道理是没用的。我经常跟自己的学生说五岁的时候你跟隔壁小男孩去过家家,父亲说不让去玩儿,人家有人得肝炎了,一定你觉得玩儿是最重要的,就想去玩儿。你会在地上撒泼打滚,就得去玩儿,等到十五岁的时候,回头想想,发现当年自己错了,爸爸对了,如果自己跟人家去玩儿得了肝炎,后悔自己一辈子。但是呢,全班同学都买了新书包,妈妈不给买,说家里没这么多钱,留着钱给姥姥治病,那你可能三天都不吃饭,因为你们全班同学都有新书包,只有你没有,你觉得超级丢面子,你觉得买新书包比给姥姥治病重要得多,二十五岁,回头看,发现又是妈妈对了,你错了,对呀,因为如果那时候买了新书包,姥姥病了,不能治,肯定后悔一辈子,新书包不重要。既然你都知道你长大的过程都是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在你那个岁数,认为百分百正确谁也说服不了你的事儿,长大自己会否定自己,那你觉得跟孩子讲道理你觉得有用还是没用,反过来说,可以让他去表达,说这件事,让他去体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