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人当励志

我在6月份忙于毕业论文时偶尔会上豆瓣,在一个小组开了豆瓣的第一帖。在和一个网友交流的时候,被指出有过多的自我怀疑与焦虑。当时他指出这一点时我感到很惊讶,既有些不舒服,又感觉他说的其实很中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被并不认识的人直接言中自己长久的问题,既可以说这位网友很有几分识人的能力,似乎也在说明我的问题显而易见了。

大概两年前,我对MBTI有一阵子的痴迷。准确来说,我对理论并没有兴趣进行深入研究,我想的只不过是了解自己,然后帮助自己走出迷雾。很遗憾,INFP区弥漫着大量的自我否定的回音,很多帖子看完并不会让人觉得有太大的帮助,反而容易让自己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潭里面。去年这个时候我开始选择不去看这个题目下的回答和讨论,而最近我又一次意识到人的自我意识过于强烈会加强这种自我否定。事实上很早我就知道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没那么在意“我”,也就是说很多事情虽然会有大量的内心戏但并没有那么严重的后果(例如自己公共场合讲话紧张),自己脑补出来的成分居多。但是理论上的知道和实际中的自我调节并不是一回事,往往在损耗发生了很久之后,我才会想起这种损耗的不必要性。

那么我为何如此谨小慎微呢?谨小慎微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害怕出错。我对错误的恐惧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可能错过了很多早期大胆试错探寻边界的机会。回到害怕出错本身,是预设了自己应该是完美无缺的,而这种期望非常不现实。一旦不能够实现自己完美无缺的那种预设,我就容易非常自卑。这种自卑会在和他人比较时进一步恶化,特别是其他人在类似问题面前都显得很轻松的样子而自己迟迟得不到好的结果时,简直是灾难。比如最近一次朋友聚会的时候有人出了一道逻辑题,我一向觉得自己在这种题目上虽然反应不快但是应该做的出来。但是这道题彻底将我难倒了,因为其中一句话我始终无法理解,也就无法往下推断。看着旁边的朋友纷纷做出来或者放弃,我冥思苦想的样子大概有些好笑。回到家时我脑子还在想着这道题,脑海里还不停回荡着 “怎么办我好笨”的声音。

这种声音让我感觉到无力和厌烦,于是我试图让它停下来。于是我开始顺着这个“我好笨"的思路往下想:如果我真的很笨,那么即使我再告诉自己一百遍我很笨,也无法让我变得聪明,所以说反复告诉自己笨没有任何帮助,而我要做的是让自己不要一直笨下去。另外,我如果真的笨到无可救药,那最差的后果是什么?最差的结果,就是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平凡到老。鉴于大部分人也是平凡到老,我也不过是统计学里面的大部分人,这似乎是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害怕的。我遇到过名校出身看上去很优秀但也和我一样自卑的人,也见过普通学校出来但是自信满满业务优秀的人,可见人比人永远没个尽头,这种比较对身心无益。从我朋友的角度来说,如果他们在意比较,我这个笨人的存在并非一无是处,这就好比每个班的倒数第二总还有个倒数第一作垫底(虽然听起来很可悲),而倒数第二需要倒数第一的程度可能比倒数第一需要倒数第二的程度要高。如果我的朋友们不在意比较,那么我是比他们笨还是比他们聪明根本就不影响我们的关系,我们成为朋友也许是因为我有别的优点。这么一想,我焦虑自己的笨就是一个原地打转毫无益处的事情,有这个时间焦虑不如干点别的事情。哪怕是玩一把游戏或者出去走走,还有些快乐的体验呢。

终于终结了这个我好笨的回音,我应该做些什么呢?其实就这道题而言,它的意义在于让我意识到做题本身也有一定的乐趣,我不愿放下这道题,除了受伤的自尊心,也有一部分在于它的趣味性。既然我感觉得到那种趣味,那就说明我还有探寻的余地,可以考虑继续做一些别的题提高一下解逻辑题的能力。回想到自己这种”受虐“倾向,恰恰是自己以往提高的动力。去年我在一门课上一开始得分很低,但是出于种种原因我希望拿到这个授课教授的推荐信,于是只好下死工夫学,上课努力刷存在感,期末的时候拿到了全班最高分。虽然教授没有立刻答应给我写推荐信,但是我成功地靠这门课拿到了给老师做一个小课题的机会。老师也算是个比较严格的人,开始做课题的时候经常会很直白地说”我其实不太理解你在说什么“,让我又一次觉得很痛苦。但是当我忽略他说的这种打击人的话,关注他提出的建议和问题,还是有很大的收获,比如如何将问题分解成多个步骤(小问题),如何用图表清晰地表达意图。这个项目还没做完,但是我能够感觉到自己在点滴地提高做事的效率。这么一次经历也让我意识到关注点滴的进步比关注眼前的状态对自己更有帮助。

终于把这些恼人的情绪安抚下来,我才想起来笨人最励志的故事当属曾国藩与郭靖。此生注定不可能是黄蓉,那就稳当点日进寸功也有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笨人当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