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好,我是忆念~
活了二十年,我感觉我们大多数人所接触的其实很接近。
比如不是电脑专业的修起电脑来也很利索,虽然我听我朋友说他学校有个大佬光用代码就激活了一个烂了的主机。但我毕竟没有见过。而且我电脑要是烂了我想我应该会卖破烂了,,,
我偶尔有种错觉,比如制作个特斯拉塔啊,靠自己摸索把电子书防火墙破解啊什么什么的,虽然比起大佬们来说很不值一提,但我高兴啊!嘿嘿
当然,这种高兴并不是因为感觉自己很厉害。就是只是一种成就感,不可代替。
因此,在人生这条路上,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些技巧。这些技巧会让我们生出一些不可替代的成就感,就比如心理学。
1、巴纳姆效应
最初了解这个巴纳姆效应是从星座相关的知识了解的,我一朋友是专门学占星术,她和我说星座就基本上是巴纳姆效应的牧场,很肥沃,很空荡......
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已的人格面貌。
这便是巴纳姆效应,它在今天的社会常常被人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会相信星相学和命学。因为人们常常会觉得星座性格分析、生肖性格分析、血型分析的描述非常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比如:许多人正在开会,如果有一个人张大嘴打了个哈欠,他周围会有几个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这看似没有什么关联的哈欠,就是最简单的巴纳姆效应,同志。你被套路了~
又比如: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
是不是很有代入感?
正如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保罗·米尔以著名的美国马戏团艺人菲尼亚斯·泰勒·巴纳姆的名字将弗瑞尔的实验结果命名为“巴纳姆效应”。
其实,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需要一些数据一些理论来证明我们心中想要以及相信的事情。
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个逻辑让它符合自己的设想。在我们的头脑中,“自我”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所有关于“我”的东西都是很重要的。
我们的车牌号码、手机铃声、电脑桌面、卧室的墙纸自己都会精心设计,为的就是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
曾有研究人员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希特勒的生日资料,发给了另外两家知名的星座研究公司。并找来了50位不知道希特勒出生日期的星座爱好者参加讨论。
结果没想到的是,星座研究公司也没能准确的将希特勒的性格特征描述出来
并且还“不准确”的预测希特勒 “ 非常喜欢小动物,富有爱心,热爱和平”。
这些也很好的说明了,测试什么的根本不准确,你只不过是陷入了巴纳姆效应而已!
Ⅱ、自我羊群效应
这个很简单,就是跟风。
先讲个笑话。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 地狱里发现石油了!" 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了他自己。这时,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再举个栗子,你的女朋友来大姨妈了很烦躁,她只想锤你,锤你,再锤你。然后你买了个包。她就更生气了,虽然包治百病。但也要分情况啊~(具体请视情况而定)
Ⅲ、首因效应
这个嘛,其实就是第一印象。不过其实有些许以貌取人的味道。但当世俗人,谁又能避过。
最正常的例子就是我们在面试以及初次见老丈人时或多或少都要提及的【第一印象】,没有除非哦
有人说,仅凭见面三五分钟,打个招呼或寒暄几句的接触,来看待一个人是不是太草率了?但最初留下的印象的确是影响了对日后行为和活动的判断和评价。
当然,也有反面例子便是《三国演义》中庞统要效力东吴,结果因面相丑陋加上生性傲慢让孙权厌恶便将之拒之门外。虽然中国自古有奇才奇性,但,,,emmm我觉得这样做多少不尊重孙权以致如此。谈不上得失,选择而已吧(瞎比比轻喷...)
Ⅳ、逆向合理化效应
人是一个古怪又合理的生物,当我们做一件事很久之后,我们便会找各种理由来证明自己做的是对的。
比如烟酒,众所周知,中国是个烟酒大国。酒局因此还成为了一种文化,一种emm不知道怎么说,我们都知道酗酒不好。而且我觉得那种特别辣的酒真的和辣椒一样,只是找刺激罢了,诶,好像就是找刺激。哈哈跑题了。
就是,本来喝酒就喝酒,偏偏要说这是一种文化,和抽烟差不多,不能因为老人抽样你就说这也是种文化啊。不过也许很多文化都是这么来的,只是没有烟局罢了(这也不能成一种文化,一股黑社会感,嗯)
Ⅴ、赋能效应
赋能核心讲的是去中心化、信息共享、打破信息不对称、做正确的事、提高协作效率。巴拉巴拉听不懂~
在电影【美丽心灵】里纳什跟三个同事在一间酒吧里,有4个女子走过门口,其中一个“金发美女”的女子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同时看到她向桌子边投来了让人想入非非的目光,三个同事议论纷纷,提到到亚当斯密的观点:正是通过竞争,个人野心服务于公益。
但纳什没有加入他们的谈话便深思,而后说亚当斯密的理论需要被修订了。他说“如果每个人都冲金发美女去,那么最终谁都得不到她,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试图诋毁其他人,这种竞争难以共同受益,只是同归于尽,而后再去追求她的朋友,这些女人会觉得自己被当成备胎而断然拒绝。”但假如4个男人分开去跟那4个女子中的一个搭讪,彼此不为竞争关系,也不会让所有的姑娘觉得受到侮辱,这才是我们成功的唯一法门。”
emm各取所需各取所需,你们觉得有用就看看
Ⅵ、登门槛效应
这个就是常言的”得存进尺“当你提出的请求超出别人底线时你可以尝试提出让别人能接受的小要求,当别人答应后继而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个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我觉得别人愿意帮你就是愿意,不愿意就是不愿意。虽然厚着脸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别人心里会怎么想,啊,可能我没有得到厚黑学真传。嘿嘿
Ⅶ、人们会倾向于在当前的选项里做选择,而不是考虑有没有其他选项。
这个有种霸道总裁的气息~
”喂,当我女朋友还是当我老婆?“”???当你ma“
哈哈哈,就是当我们面对选择时很容易不去思考这个问题之外的选择,好比高中数学老师问我们这道题选B还是选C。叽叽喳喳一番后,ABCD都有。然后老师说这道题没有选项。
......
Ⅷ、互惠效应
这个也要分两种,因人而异
一种是当你总是无条件帮忙时,别人会产生一种负债心理,继而以同样的方式回馈你
另一种总是无条件地帮别人的忙,别人一喊你就到,长此以往,你的付出就会沦为应该,偶尔出手相助,反而能让大家记住你的好。
Ⅸ、出丑效应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提到这个效应,我就想到了李云龙,我的意大利炮了!
按理说,老李一身缺点。不守军纪,不敬长官,生活作风。。。败坏。但就是这个一身缺点的人上受长官喜爱,下受军民爱戴。内有美人拥簇,外有观众动图。嗯
简而言之,太过完美的人容易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会让人反感,和第一印象关联的话,太邋遢的人也不受欢迎,毕竟人生在世,俗人多~
Ⅹ、破窗效应
好的东西人们会尽量保护它,而好的东西一旦稍微被破坏,人们就会任其变得更坏。
当我们新买了一部手机或一双鞋子,刚刚拿出来时恨不得睡觉都要把他们放回盒子里,但一旦鞋子出现裂痕,手机屏幕碎一块。我们或多或少就不像最一开始那么看重它了。
这就是破窗效应,一旦我们放纵自己一次,就会有无数次。
Ⅺ、皮马利翁效应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其实就是要多鼓励人,心理暗示的一种。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这个国王性情孤僻,常年一人独居。他善于雕刻,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了他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
久而久之,他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阿佛罗狄忒为他的真诚所感动,就使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皮格马利翁遂称她为伽拉忒亚,并娶她为妻。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大的潜力,有句话说的好,生天我才必有用。
所以说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长与有用之地,就看自己能不能发挥出来了,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欣赏与赞扬,可以让我们建立更强的自信心,使我们对此加以相信,在某件事情方面可以做的更好,最后也是可以得到不错的一个结果的。
一个人的信心越来越强大,底气就会更加的充足,潜力也就被大家激发出来了。
对了,大家的「在看」「星标」,就是忆念的“皮马利翁效应”,了解?
那就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