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可以预见也将是艰难的一年。
灾难和不幸不会因日历上的一页被撕去而有所改变,而是在狂欢中静默的蛰伏。
当然,不用担心,苦难终将结束,不是苦难结束你,就是苦难自身结束。
翻翻微博知乎朋友圈,发现新年伊始,也都是总结、计划、祝福、心愿。
卖房卖课卖基金,知识付费,数字货币,性别对立,跨年晚会。
在一片祥和中,我感受最深的不是新起点新征程新开始之类的基于时间节点更新而带来心理上的认知刷新,而是焦虑。
01.
传统的价值体系在消融,新的价值体系还未完全建立,焦虑不安是常态
比如说:
我看到文章阅读量不到100的大佬收费授课做社群教人写作;
我看到每天陪孩子不到2小时的母报了好几个育儿培训班;
我看到高喊口号却不愿踏出一步的“积极废人”。
......
家庭、健康、爱情、收入,各式各样的担忧和不安隐藏在新年祝福背后。
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时代正在淘汰你,只有努力奋斗才配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好像从生下来,我们就活在期待中,好家庭、好学校、好工作、好配偶、好人生。
没有人教你怎么在变化动荡、充满不确定感的时代里安身立命。
他们只会用高昂的声调、轻蔑的语气、居高临下的姿势来指责你恐吓你,以便达到包括获得心理优越感在内的一系列目的。
没人在意什么才是真的对你好,你怎么想的不重要,你的挣扎痛苦全都看不见。
唯结果论大行其道,评判某人是否成功的标准越来越单一:
有钱=优秀=被认同=成功。
这是一个“全民焦虑”的时代,传统的价值体系在消融,而新的价值体系还未完全建立,焦虑不安是大家的常态。
看看周围,“996”、“大小周”、读书、运动、教育,各个领域的割韭菜操盘手精准狙击,传播焦虑,贩卖焦虑
只要三步就可以把一只大象放进冰箱,只要三步,也可以把割完一茬韭菜。
第一步,你这样不行;
第二步,你可以更好;
第三步,给钱,我教你。
他们告诉你:
当你每天刷剧购物时,00后的年龄,人家已经月薪上万,财务独立了;
当你还在拿着父母的血汗钱读书时,某某某就通过加入他们,不仅不拿家里一分钱还补贴家用了;
当你还在抱怨加班熬夜改方案时,90后CEO已经通过掌握高效的工作方法和成熟的为人处世飞黄腾达了。
不读书,只有乏味的灵魂,不健身,只有腐朽的身体。
不打卡,不报几个贵的离谱的培训班,怎么好意思说自己在努力?
并且这种努力自己一个人进行还不可以!
他们会举各种例子告诉你,一个人的效率有多低,一个人的自制力有多差,一个人努力真的很孤独。
最终目的就是:报班吧!培训吧!付费吧!
超低的付出,超高的收获,科学合理的安排,你怎么忍心拒绝?
家人们,完全不赚钱啊,我们只是在传播爱!帮助更多人变得优秀!
比如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提升人格魅力,做播音主持啦,去喜马拉雅发展,读书就能赚钱啊。
比如说新媒体写作,知乎、、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大把的赚钱机会,一天起码几十块啊。
比如说心理学培训,按时收费,拓展人脉,玩转职场,大家都有抑郁症啊
类似的套路层出不穷,别等了,还在犹豫什么?
一起加入我们XXX训练营,找到优秀的同类,做新时代的“斜杠青年”!
不要9999,不要999,只要99.99!
WTF?
99.99都不愿投资?
你还要不要未来了?
你这样是会把自己玩废的!
强烈谴责!!!
你这样的行为会让我们饿死的!年轻人不讲武德!
02.
杀死我们的不是焦虑,而是我们对它的反应
作为一个持续性混吃等死,间歇性精神小伙的新时代“四有”青年,这类似的焦虑营销已经引起了我严重的心理不适。
看的越多,越不敢相信。
并且我发现这些“焦虑大师”,虽然他们所讲述的人物和故事不尽相同,但叙事逻辑和内核却是一致的。
首先他们通过对某个群体的扁平化想象,大量使用夸张的数字、情绪化的动词、撕心裂肺的反问。
其次再用特殊化模糊化的事例来论证普遍性问题,以“我的同学”“我的朋友”“我的同事”开始,穿插例子,制造冲突,显出对比,正反论证。
然后将问题的原因进行简单归纳总结,几句类似这样不好,人会废的,要努力奋斗云云就匆匆结尾。
他们一般不提供解决方法或解决方法单一,好像说了很多,但其实什么都没说,读者真实的情绪被文章放大,却一无所获。
某种程度上,贩卖焦虑是在传播罪恶。
再回过头来究其根本,焦虑横行,难以遏制,简单来说有2个原因:
一是外界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强竞争、高速度给成年人带来了无尽压力。
而钢铁森林的城市里,弱肉强食的价值观进一步扩散。
与实际脱节的校园教育和冰冷的现实间产生了极大落差。
人与城市、城市与农村产生的疏离感前所未有的强烈。
自我与社会精英的巨大鸿沟导致“阶级固化”担忧。
而新媒体的产生,信息大爆炸,则将这些外在的矛盾达到了时间空间上的聚合。
二是内在
人是动物,天生就会焦虑,脱离母体一直被认为是重大焦虑来源。
可以说,焦虑是一种正常的人类反应,人是害怕孤独,害怕失去的,无论是人际上的分离还是物质上的失去都会给人带来焦虑。
人不能离群索居,被他人接纳、被社会接受是作为人的属性所在。
存在主义认为,对当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是引发焦虑、阻碍幸福的原因。
我们有很多选择,但我们毫无选择。
现在和1000年前,在某些领域,形式上有不同,但本质无差异。
贩卖焦虑带来的问题和不良影响极坏,互联网平台推送机制下形成的“信息茧房”,让人们只愿相信符合自己认知的事物,成为与世隔绝的孤立者。
而这间房里,充满着隔着负面情绪。
房间多了,情绪多了,久而久之,某些标准开始悄然改变。
焦虑在传播中出现“人传人”,进而弥漫成为一种社会氛围。
伴随着的自我认知出现偏差,负能量便是家常便饭,自我预期与实际差距带来的距离足以让一个人崩溃。
苛责自己,定位不准,失去理性,陷入错误的恶性循环中难以脱身。
焦虑不会让你变强大,它反而让你内心失控。
同时再看看四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横行。
个人努力的意义一再拉低,我们知道天下事,但我们不知道自己。
传统媒体话语边界的失守。
数十年来新闻专业主义奉行的真实、公正、客观、中立的新闻职业规范几乎被遗忘。
肤浅横行,流量至上,情绪表达极端,思维方式浅显。
03.
世界,其他人,自己都值得爱
人人都在向优秀靠拢,好像我们本来就可以轻易做到。
无数人每天在你耳边告诉你,你要努力去改变自己,努力去变得更好更好更好。
但当优秀的路一望无边,而自己依然平凡时。
焦虑来了。
其实你不可能成为任何人,你只能成为你自己。
只有当我们开始接纳自己的不足,与平凡的自己相处,才能依据自己的本心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如果焦虑让你有所困扰,也许可以这样试试:
(1)退出社群
清理各类学习群,打卡群,人越多的群越不值得待。除了浪费时间,你什么也学不到,不是与优秀的人待在一起,你就能变得优秀。别人很牛逼,和能让你牛逼,是两码事。
(2)认真读书
自己去啃难啃的书籍,尝试写读书笔记,尝试写读后感,拒绝任何拆书类文章,慎点各类推书文章。
(3)垃圾推送
屏蔽所有日更类号,不要让低质量的无病呻吟成为你获取信息的日常,看到“标题党”直接拉黑,把孤例证全篇的“我的朋友类”文章扔进垃圾桶。
(4)自己动手
摸摸宠物,握握家人爱人的手(真·动手)。灵活运用互联网,多刷论文多看高校教材,控制刷短视频的时间,避免陷入”虚假学习“状态,看大佬吹逼不等于学习,哪怕你看的是知识类,也对你没用。
(5)学会独行
如非实际需要,不报任何培训班,不加入任何付费社群,比起找到同类,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变得强大。
(6)不在晚上做决定
保持睡眠,不在晚上做决定,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夜晚的意志力下降很容易让人产生非理性行为。如果一定要做,最好先咨询一下家人和朋友。
(7)不要说出你的目标、计划
可以写目标有计划,但不要给任何人看,不要在任何社交平台发表。不要让「社会性现实」迷惑你。简单来说,当你说出目标和规划时,你也许会获得赞美和肯定,它会诱惑你产生一种错觉,一种仿佛目标已经实现的错觉。然后,由于获得了满足感,人往往就缺乏了真正去做的动机。并且在遇到困难时,很容易放弃。
只提7条,有好的意见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强调一下,以上7条仅是个人经验之谈,极大可能只对我有效,谨慎模仿。
跟随你的内心,你永远是对的。
参考文献:
[ 1 ] 俞宙聪.后真相时代自媒体“贩卖焦虑”现象表现机制分析.新闻研究导刊,2019
[ 2 ] 李炅.从“贩卖焦虑”到“缓解焦虑”—从精神分析和认知图式角度看媒体对受众焦虑的引导.新闻研究导刊,2020
[ 3 ] 张颐武.“寒门”背后的自媒体乱象亟待扭转.环球时报,2019.
[ 4 ] 栾心怡 .“贩卖焦虑”现象流行背后的传播机制.青年记者,2018.
文字 / 一只西城
原图 / Holly Warbur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