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罗马文学

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在两大源头的基础上,关于人性和神性的相互冲击矛盾,产生了人文主义、古典主义文学,启蒙运动的启蒙主义文学现象,从而形成更迭思潮相继的模式。

一、古希腊——罗马文学

古希腊文学中包含的相当原始传统的“人”的意象,是源头之一。

安·邦纳认为:“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在希腊文明的概念中,人和世界都是对另一方的反映,都是摆在彼此对立面的,相互照应的镜子。“

在古希腊,人和自然分离以后,人就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强调的是人和自然的分离,人和整体的分离。普罗泰德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体意识、主观能动性,肯定人的原始欲望的合理性,是古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古希腊神话,就是人原初欲望的解放,人本精神自由意志、自我意识以及原始本能欲望的再现表述。在神话中,神并不只是神,它往往更多的象征人自身——神成为欲望的载体,神的欲望与意志往往代表着人的欲望与意志;神和英雄肆意妄为的自由行为模式,某种程度上隐喻了古希腊先民对原初本欲的潜在冲动,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个体本位的文化认知传统。我们往往发现,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常具有原始的叛逆精神、个体意识:普罗米修斯的盗火、亚当夏娃敢于偷尝禁果。都是按照自我的意识决定接下来的行动。这是原初人本本性的释放。

再随着自我意识的再觉醒,古希腊先民发现了笼罩在人本欲望上的一层阴影,一个囚笼,名为“命运”的异己力量。在古希腊悲剧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俄狄浦斯王》。人的本性感知到了社会异己力量以及自然以及力量对于人本身的压迫。人的主体感知到了命运的圈套,并不断向命运发起进攻冲击,尽管依旧不断处在失败之中,是古希腊典型的一种悲剧精神和悲剧模式。

当然除去象征作为群体的人在自然和社会中的行动意识和自由意志(俄狄浦斯王和普罗米修斯),也有表达个体和群体分离状态下的个体本位意识(阿克琉斯),本源情感解放后的不计后果的“愤怒“。为了个人荣誉舍弃生死的牺牲精神传承自古希腊英雄。所以说古希腊的神和英雄是具备人性的,某层面上体现了对欲望的放纵(例如:性)。

这种欲望的放纵最明显的就体现在性的解放。在神话中,我们可以用“爱欲“形容男女之间的情感冲击。在其中的男女之间,并不属于我们现今的”爱情“的范畴,而是一种,相当野蛮原始的,文明初的欲望冲击,这点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源不同,不被作为人之恶而抵制,而是宣扬了其欲望的合理性。追求情欲的满足,某种意义上和追求个人荣誉而抛却生死一样是崇高而值得歌颂的。

古希腊文学的文化内质是“神——原欲——人“三位一体的构架,体现的是一种原始本能的、原初而本真的世俗人本意识,核心取向便是自然的人本原欲。

古罗马文学是对古希腊文学的再继承。古罗马人对人的本初力量解放往往体现在对政治业绩、军事力量的执着追求,是在此其中演变进化出的个人牺牲和个人崇拜,所以往往是具备社会性和政治性的。(古典主义文学的源头)可以说古罗马文学较之古希腊文学,更加有一些原始的理性和责任意识存在,风格上更为庄重和古典。但本质内核还未改变,仍旧属于古希腊原欲式的文学范畴。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希腊——罗马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