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教育】沐光说

1、筛选思维

第一,所谓选择,都是在你能做的选择里做筛选。

第二,人在任何时候任何事上都是有选择的。

第三,不做选择,也是众多选择中的一种。

始终有一种筛选意识,凡事提高标准,你总能选择一个更优解,而且一定不要在选择上怕麻烦,越是至关重要的选择,做好选择越需要付出时间精力,但同时这也是最值得付出的,随意选择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2、高度

善是德行的高度。

信是人际关系的高度。

美是情感与精神的高度。

大是人格与智慧的高度。

神是超拔超越的高度。

人生在世之要务,就是达到一定的高度。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尽心章句下》

3、标准和要求

大匠大师不会因为其他工匠的拙笨而改变或者废弃自己的尺度。

名射手不会因为其他射箭人的拙劣而降低拉弓的标准。

有的时候意欲务实,自然要放低身段,增加主张道理的可操作性、亲和性;

有的时候则必须强调理想,高标准严要求,就高不就低,不迁就别人,这样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毅率。”

——《尽心章句上》

4、内涵和积淀

“上善若水”是赞美水的谦卑与灵活顺应,除此之外,水的美德还在于它有本有源、丰沛充盈。

本源就是内涵,是学问、思考、经验、境界、格局。谁能像水一样,做到滚滚洋洋、遍布四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反过来说,有几个人不是浅尝辄止、应付搪塞、得过且过、蝇营狗苟?

有内涵才能有气势,有积淀才能有格局,这是水给我们的启示。

“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离娄章句下》

5、坚持和风骨

如果不是自己的同道,即使是哪怕一点点好处,也不能接受。这话听起来有一点狭隘,但其中却自有坚持和风骨。

很多时候,是非对错之间没有程度的区别,有的只是一条线,超过这条线就走向错误,保持在线内就是正确。

只有时刻保持警惕,不因小的事情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人生才能永不越界。

“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

——《滕文公章句下》

6、自信

这是一句充满自信的宣言:当今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能担当这样的重任呢?

这里面有浩然之气,有坦坦荡荡,有翱翔九万里的念想,有大志、大格局、大使命。

每个人在担当难事时,似乎都该有这么一股坚守自己的信念与精神的浩大。

这份充沛的自信,往往指引我们取得成功。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公孙丑章句下》

7、浅薄

有一个人伸不直无名指,如果有什么人能帮他把手指伸直,再远的路程恐怕他也不会拒绝。原因是如果不治,他的手指不如旁人的。哪怕一根手指比旁人的差,他也知道为之抱恨。可如果他的心肠不如旁人呢?他却不知道抱恨。

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指不如人,明显得很;心不如人,谁能看得出、看得准?

浅薄的人只在意面子,不会在意里子,因为他们根本看不到里子,我们不能成为这样的人。

“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

——《告子章句上》

8、好善

中华文化的特色之一是泛道德论,又可以叫作泛善论。

问题在于,善恶的差别并不仅是一念之差所造成的,权力、族群、国家、地区、资源环境、地理特色、气象变化、发展程度、各自利益、文化习俗、价值观念都有不同,难以避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地区矛盾、信仰差异、价值抵悟、文化冲突,等等,也难以避免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带来的饥饿、疾病、自然灾害、生活资料不足这些困难。

这么多冲突麻烦,对于善的理解也必然无法统一。

所以,我们所强调的,应该是一颗好善之心。

“好善优于天下。”

——《告子章句下》

9、同情心

人都是有为他人的痛苦而难以忍受的心情的,这里的“不忍”,指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同情心和同理心。正是因为如此,人类的祖先才得以团结起来,建立起今天的文明社会。

所以,人的一切作为都应顺乎人性、发乎良善、呼唤良知。这话既不复杂也不高深,但是颠扑不破。许多自以为过分伟大的人,正是失败在这个简单的良善与否的选择上。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公孙丑章句上》

10、接受

一件事情进行着,一定有让人愿意去进行的驱动原因;一件事情停止了,一定有妨碍人去作为的制动因素。这种进行或停止,往往不是人所能左右的。看似偶然的事件,也是几条必然线索交会的结果。

我们不仅要认识到个人努力对于事情的积极影响,也要坦然接受有些事情确实是人力不可及的。过分的执着不仅于事无益,有时还会带来痛苦,不要让执着变成执念。

“行止,非人所能也。”

——《梁惠王章句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427→教育】沐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