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5听书笔记:《贝多芬传》

贝多芬之所以伟大,至少有三个原因:第一,他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第二,他是一个麻烦事缠身的普通人;第三,他是一位写出“难懂音乐”的艺术家。

“留一手”的办法在宫廷音乐圈是好用的职场技巧,当面对庞大的市场,莫扎特就不能把自己的音乐当作标准化产品广泛发售,毕竟别人看到的乐谱是没有华彩段落的,质量也就打了很大折扣。这正是莫扎特“旧时代音乐家的思维”造成的障碍。

莫扎特晚年生活得非常拮据,这并不只是因为他挥霍或者懒惰。进入市场是需要专业能力的,就像今天的艺人都有经纪人团队在背后服务。而莫扎特的父亲从小把他当未来的宫廷乐师培养,理财和营销莫扎特一概不懂,或许也不屑于去做。父亲在世的时候,可以担任他的经纪人,当父亲去世后,再没有人会全心全意为他策划一切了。

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做了一个伟大的尝试,定义了一个新的职业,这就是现代概念上的职业作曲家。贝多芬通过自己的实践告诉大家,作曲家生活在那个时代,可以依靠市场和大众吃饭,不必在贵族、教会面前卑躬屈膝。

贝多芬需要重新考虑自己的生计。随着听力恶化,钢琴演奏的工作是没法继续了,他似乎只剩一条路可走,这就是作曲。贝多芬耳聋是困扰他一生最大的麻烦事,但从音乐史角度看,他意外地使音乐家从“全能型”走向“专精型”,演奏工作和作曲工作慢慢变为彼此独立的职业。

贝多芬的麻烦事不只耳聋一项,他还患有结核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病、红斑狼疮等病症。除了这些肉体上的病痛,心理上的折磨同样伴随一生。

贝多芬被誉为“交响曲之王”,甚至乐坛有“交响不过九”的传言,也就是贝多芬之后的顶尖音乐家的交响曲数量都不超过九部。比如德沃夏克、威廉姆斯,都只写了九部交响曲。舒伯特的第十部交响曲写了个开头也去世了。马勒动了脑筋,他把自己的第九部交响曲改名为《大地之歌》,想要避开这个魔咒,结果后来他写第十部交响曲的时候,写到一半也去世了。贝多芬是如何在交响曲创作上,把后世音乐家逼入绝境的呢?

简单说,就是贝多芬把交响曲这种音乐形式差不多发挥到了极致。你可以把写交响曲想象成写中国古人写诗。写诗最初的要求没那么严,但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规则就越来越多。到唐代,要写一首七言律诗,最起码得满足以下要求:共8句,每句7个字,每两句组成一联,每首诗四联,当然其中还有对仗、平仄等各种复杂规则。

贝多芬也重新定义了什么是好听。贝多芬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没有完全被市场需求束缚。特别是到后期,随着贝多芬名声如日中天,他逐渐摆脱取悦观众的创作手法,也不把出版销量作为核心考量。人类欣赏音乐的艺术品位,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时间是检验一切的利器,最终,时间告诉我们,贝多芬的选择是正确的。

贝多芬有一部作品被称为“全宇宙最伟大的交响曲”,这就是《第九交响曲》。为什么第九交响曲被看作是难以逾越的高峰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这部交响曲是贝多芬花费心血最多的作曲,的确做到了空前绝后;还有人说,这是后世的人们吹捧出来的;也有人说,这是因为这部交响曲标新立异加入合唱,由于独特所以容易被注意到。

还有一种看法很有意思,这其实是因为贝多芬已经成为交响曲游戏的通关玩家。

这就像,唐代之后也有人写诗,但一谈“诗”,大家还是首推“唐诗”。因为唐代诗人在写诗这个游戏上,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基本上都探索完成了。特别是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的高级玩家,后人就只能把兴趣放在别的文学形式上,比如填词之类的。

所以,贝多芬之后的音乐家会更多关注一些别的音乐形式,比如舒伯特写艺术歌曲;罗西尼、瓦格纳写歌剧;帕格尼尼钻研小提琴演奏;肖邦、李斯特探索钢琴演奏,他们都取得了成功。不过,这些音乐家能够在各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他们要感谢贝多芬在音乐写作上的探索创新,更要感谢贝多芬开创了“现代职业作曲家”这个独立,而且具有创造力的职业。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1225听书笔记:《贝多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