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阅读第一章自尊心1--11

自尊心,所谓儿童的自尊心,乃是指儿童的自我肯定或者说良好的自我感受,是儿童对自身人格的珍视,是儿童内部所形成的一种深刻的积极的向上的状态。

以下四个问题:

Q1.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不赞成给小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你赞成给学生打不及格分数吗?你认为打不及格分数有无可能造成一些问题?可能是哪些问题?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答:苏霍姆林斯基不赞成给小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的原因有:

我们轻易给出孩子2分后,他们会极度的仇恨教师。在孩子们心目中,老师将成为一个不公正的人。这些孩子会成为小朋友们的笑柄,他们会慢慢向命运妥协,觉得什么都无所谓了。当一个人从童年时期就缺乏了自尊心,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他将对未来失去信心。他们戒心十足,一触即发,对老师的建议和批评,就会采取粗暴的态度。

不要给低年级孩子轻易地打不及格的分数——不管是书面作业还是口头回答。如果学生还没有取得,他在脑力劳动过程中力求达到的成绩,我们就暂时不给他打分。他应该专心致志的想一想,把自己的作业重新做一遍。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他们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教师在评价时不单单要看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进步。通过分数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循序渐进的进步,体会到学习成长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我也不赞成给小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但回想起这届学生4年来的成长历程,我也曾对那些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给予过不及格的分数,想通过分数向家长传递信息——家校不配合,孩子就会落后;向学生传递不努力就会落后。而忽略了分数本身对孩子们产生的消极影响,那不及格的分数将刺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使他们停滞了前进的步伐,放弃了努力的方向;无形之中让他们在班级里受到他人的嘲笑;同时,还增加了对知识的憎恨和对教师的怨恨。

Q2.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一方面反对给小学生打不及格分数,另一方面又反对用分数来娇纵学生(例如轻易打5分)?这对教学评价有什么启发意义?

答:反对打不及格分数的原因已经阐述,反对用分数和娇纵学生的原因有:

课堂上要给孩子们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的每一次回答都是通过独立思考后慎重的、完整的表达,不是教师提完问题就举手的轻率表现。否则,长此以往,轻率的对学生给予5分的评价,会让孩子们意识到学习本不需努力。

学生应该深信,智力活动——这是一种劳动,要求巨大的努力、集中意志力、善于迫使自己舍弃很多娱乐。正是在这样的劳动气氛中才能形成顽强性和意志力。学生如果学会了批判地对待取得的成绩,对自己的工作感到不满,并力求做得更好些,他就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游手好闲的人。

孩子亲身体验到如何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绩,就会习惯于自我监督,顽强工作,争取优于成绩的习惯,使孩子不能容忍粗心大意完成的工作,无所事事和懈怠懒散。

当劳动的欢乐和学习的成绩已成为激发孩子学习的主要动力时,班内就不会有偷懒的学生了,真正的教育大师很少同去同个别偷懒的学生进行斗争,他们同作为智能冬眠的后果的懒惰进行斗争。

如果教师轻率的使用分数,这一细致的教育工具,实际上是挖自己的墙角,造成学生不求甚解,粗枝大叶。

给我的启示:

(1)对于班级的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在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之前,不轻易打不及格的分数。允许他们放慢速度,通过多次努力完成规定的任务,而后在给予分数。这时,分数对于他们是希望、是期待。

(2)对于那些优秀的学生同样要注意要慎重打高分,要引导他们独立的深入的思考。不要只活在追求分数的虚无状态中。

(3)让孩子们通过分数感受到教师对每个人的关注和期待。要用恰如其分的分数奖励学生每一次取得的进步和每一次困难的克服,不能滥用分数。

Q3.你如何看待考试中的作弊现象?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评分思想,你认为杜绝作弊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答:考试中的作弊现象是在学生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知识之前为了避免惩罚,或者想获得奖励(很少的成分),是处于自然功利阶段,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和宽容,切不可上升到学生的品德评定层面。

和体力劳动一样,在脑力劳动领域,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反应快一点,有的慢一点,学生们达到集中意志和思想的情况也不一样,首先是老师对学生能力的不信任,导致了学生作弊行为。

杜绝作弊需要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在班级的共同体内不要营造分数至高无上论,无论是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关注学习过程本身,而不是最后取得的分数。孩子为了获取知识,不断的实验、探索、收集资料、向同学请教这些都应该给予鼓励。

让学生成为真正热爱学习,肯于吃苦,不断迎接挑战的人。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暂时的困难时,我们可以放慢速度或降低要求,允许他们延迟提交,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给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堵上孩子前进的道路,熄灭他探索的欲望。当孩子获得分数时,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的肯定,由此而感受到学习自身带来的快乐、荣誉感、自豪感。

Q4.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评分,是指教师本人所进行的评分。而实际上,多数老师还要面对由上级部门(包括学校、年级组、教研组等)进行的形形色色的考试,那么,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评分的思想,还有意义吗?有怎样的意义?

答:无论什么样的教育环境,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评分的思想,永远都会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着深刻的意义。

现在国家也意识到了,我们不能培养那些死读书本,只有分数没有能力的书呆子。我们要关注的是。教育的对象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智力背景的人,不是承装知识的容器。我们要把各类考试当做对学生一定阶段内知识的考察和验收,及时的查缺补漏,不要把他们衡量学生智力水平的标准。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阅读第一章自尊心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