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共同体掠影

      优质教育总是重视过程多于成品,优质教育会教学生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并能洞察别人所宣称的事情是否正确。而当教育共同体的市场模式,假定客户永远是对的时,无论它的问责伦理标准怎样恰当,它都不能达成优质教育的初衷。真正的共同写的特征体现于这一主张中,现实是共同联系的关系网,我们只有存在于这种共同联系中才能认识现实。

    真正的共同体代表着相当不一样的认知,在真正的共同体中,犹如真实的生活,不存在纯粹的知识客体,也没有绝对权威。

真正的共同体事实上是许许多多的共同体,遍布在广阔的空间,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改变。当我们试图去了解真正的共同体的主体(比如课堂上的核心问题)时,我们就展开各种复杂的形式的沟通:分享观察和释义,互相纠正和补充,一时因认真而分开,接着又因达成了共识而结合。真正的共同的绝对不是线性的、静态的、分等级的,而是圆形的、互动的、动态的。如果运作的好真正的共同体就是通过论争,而不是竞争来推动我们的认知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成为胜者。

      作者认为,认知、教学和学习的共同体根植于神圣的土壤,教师需要培养一种神圣感。教育的发展依靠我们把神圣与世俗结合在一起,以便彼此间互相纠正、互相充实。很少人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对“伟大事物”的不敬,以及这种不敬对未来教育和心智可能带来的可悲后果。在一个充满不敬的文化中,教育变得平庸了起来。“当什么都不再神圣、不值得尊敬时,我们最多只能达至平庸。”“而看不到任何值得我们尊敬的他者就是一切平庸的根源”,世界没有了神圣,内在景观将失去光彩而变得没有奥秘可言。缺乏神圣化的内在景观产生了一种降低我们认知、教学和学习能力的精神病——我们失去了惊喜的能力。在纷繁复杂的神圣景观中,惊喜常常不期而至,但是在非神圣化的世界里,人们对于这种不知何时而至的惊喜和新奇却感到恐惧,甚至以暴力回应,或设法以旧有观念来保护自己。

      从我自身而言,在加入青椒计划之后,我选择认真学习课程,认真打卡,写,加入勇气读书会等等这一系列的获得,都说我自己的选择,那么我为什么要这么选择呢?因为我希望提高自己,正如帕尔默先生所说的,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理念,这样才会对自己的教育生涯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理解的帕尔默先生眼中的志同道合的共同体就和我们的勇气读书会这个大团体一样,我们的共同目标是“读书”,每天的读书以及每天的打卡!都是我们的心中有一个既定的目标,这就是我们完成这个目标的行动。那么我想,只要你的目标明确并且是正确的,那么你就要行动下去,成功就在前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四章共同体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