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专家思维,帮你解读“古代诗歌”

高考古文诗歌是很多学生的薄弱环节,如何快速突破高考古文诗歌题目的障碍,这里高考命题专家为大家提出4个做题技巧,教你用命题专家思维解答“古代诗歌”。在今后的古诗词训练中,将这4种技巧逐渐形成一种自觉意识,融会贯通,当再遇到古诗词题目,完成起来就会如行云流水般自如。

专家命题思维1、关注诗歌的题目、诗序、注释、作者和标点;

专家命题思维2、把含蓄跳跃的诗句“泡”开,变成一篇散文;

专家命题思维3、检索聚焦诗歌中的重要形象,整合诗歌意象;

专家命题思维4、遇到不甚明了的意象,要根据相关意象推断

专家命题思维解析:关注诗歌的题目、诗序、注释、作者和标点。

为什么一定要关注诗歌的题目,因为任何文章的题目都是一篇文章的要义所在,尤其是诗歌。诗歌本身像谜语一样,而题目就像谜底一样,不注意题目就不能明白诗歌到底再讲什么,没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包括诗序、注释、作者和背景,都为我们掌握、了解诗歌提供了必要的写作背景。

题例,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按文章翻译为:新婚之夜,将蜡烛吹灭,新人入洞房。等到第二天天亮之后,到大堂前,拜见公公和婆婆。新人梳妆完毕之后,娇羞的问自己的夫婿:像我这样描眉,或深或浅,是不是复合时尚、时宜。从诗歌的主体来看,这首诗看似是一首情诗,讲的是新婚夫妻二人的对话。但是,这首诗的题目却是《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可以帮助读者明白诗的真正含义: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临到要考试了朱庆馀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所以,给主考官张籍写了一首诗,投石问路。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所以,一首诗歌的题目对于学生理解整道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专家命题思维解析:把含蓄跳跃的诗句“泡”开,变成一篇散文。

古代诗歌是一种含蓄的、跳跃的同学们都不甚熟悉的一种表达形式,要将其变为同学们自己熟悉的形式,或散文,或故事,甚至是一篇日记,就像茶一样,将其“泡”开。这样,用学生熟悉的形式去理解文章,就更容易掌握古代诗歌的主旨,以及想要表达的思想。

专家命题思维解析:检索聚焦之歌中的重要形象,整合诗歌意象。

题例,

这首诗的作者是张孝祥,南宋初词人,爱国将领,豪放派诗人。因船行洞庭湖下,被风浪所阻而作。作者在文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由长沙到洞庭湖,是顺江而下,应当不用十日之久。所以旅途不能按期进行,更多的原因是受阻于风浪。因此人的内心应当是抑郁、懊恼,甚至是焦躁的。但是作者张孝祥却说:“波臣风伯亦善戏矣。”虽然“尚在黄陵庙下”的“尚”字表明作者已经具有一定的烦躁情绪在里面,但是后句仍然用调侃的语气“波臣风伯亦善戏矣。”此处就能看出作者张孝祥内心的豁达与豪放。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加入联想与想象,对诗歌意象进行整合:作者由长沙出发,沿江顺流而下,江两岸满山红遍层林尽染,站在船头,两岸景色尽收眼底。初到洞庭湖更是风平浪静,十里湖光像一面清澈的镜子呈现在面前。

专家命题思维解析:遇到不甚明了的意象,要根据相关意象推断。

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的秋色湖光,预示着社会、人生和命运,但是谁又能在一生中不遇到风浪呢?“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译为——水神挽留我和它一起欣赏落日美景,唤起了粼粼细浪。这里的“粼粼细浪”却显得不合时宜,但结合上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已经被风浪耽误了十日的行程,所以这里一定是滔天巨浪而非“粼粼细浪”。景语皆情语,情语永远主导景语,正因为张孝祥的豁达与豪放,才有了“粼粼细浪。”因为情感的不同会导致当事人眼前景色的改变,无论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被感情左右而变化的,情景会随之改变。

想要真正读懂这首词,应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层,为自然界的风浪,即为这首词最浅显的层面,可以理解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够到达。第二层,为人生命运的风浪,可以理解为初中生的层面。第三层,当学生成长到高中阶段,就应该将此段词作一个更加深刻的升华,加入关于人生观、世界观,哲理方面的理解层面。

所以,真正想要读懂、理解古代诗歌,就要从以上4个专家命题思维方向深度剖析诗歌所包含的重要要素。从而真正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与心境,深刻理解“景语皆情语”内涵之所在,在以后的阅读中逐渐形成这种自觉意识,让古代诗歌阅读题目成为学生们的拿分强项!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考命题专家思维,帮你解读“古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