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之三

        本章介绍的是自我 社会性与道徳发展。通过本章的学习有以下感悟:

      (一)休息和体育活动对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游戏促进大脑发展、语言和社会性的发展。

      (二)布朗芬布伦纳关于发展的生态系统模型认为影响发展的因素既包括个体内在的生物特点,也包括嵌套结构的社会与文化环境。

图片发自|App

      (三)重视同伴文化。同伴关系对个性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很重要,学生重视来自教师的关心。这种关心可以是对学业学习的支持,也可以是对个人问题的关注。

      (四)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阶段八段论强调了社会与个体的关系,他的理论是一种关于发展的社会学观点。

图片发自App

        通过八段论的冲突分析应该重视学前阶段的信任、自主与主动,重视小学阶段的勤奋,重视青少年时期寻求同一性。

      (五)明白心理理论,理解他人和道德发展,明确影响道德行为因素。

        儿童心理理论:从同一性认识到理解他人也是人,有他们自己的心智、想法、情感、愿望和感觉。

        柯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理论包括三个水平(1)前习俗水平(基于个人利益判断)(2)习俗水平(基于传统价值观和社会期望判断)(3)后习俗水平(基于更抽象更个性化的道德准则判断);吉利根针对柯尔伯格理论只是基于男性纵向研究的局限提岀了"关爱的道德",即基于对所有人负责和关爱的原则。

        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他控(他人通过直接教导监控奖赏惩罚以及矫正进行控制)因素,有榜样示范因素,有同伴攻击因素,有媒体及环境因素等。

        (六)认识道德维度和习俗维度的思维随时间的变化。

        关于道德信念是从幼儿的意识一一公平就是平等对待所有人,逐渐发展为成人的理解一一道德涉及仁慈和公平,道德准则则是独立于任何特定群体而独立存在。在习俗维度方面,儿童从开始相信规则的正确性到经过几个阶段,成人意识到习俗利于社会存在可协调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