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五十二章 见微知著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知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习常。

天地万物本身都有起始,这个始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如果知道根源,就能认识万物,如果认识了万事万物,又把握着万物的根本,那么终身都不会有危险。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纷杂的事件,终身都不可救治。能够察见到细微的,叫做“明”;能够持守柔弱的,叫做“强”。运用其光芒,返照内在的明,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这就叫做万世不绝的“常道”。

这一章老子试图探讨人类如何把握天道生成天地万物,以及如何通过掌控天地万物来体察天道的方法。

首先老子将天道产生天地万物的那一瞬叫做起始,既然天地万物由那起始生育,所以可以用母体或者母亲来类比。人类假如能够体察到这个起始,即找到这个母体,那么天地万物生成的规律这个下一级的子就可以掌握了;反过来,假如人类能够全面掌握了天地万物生成的规律这个下一级的子的规律,那么大概也可以牢牢抓住了天道产生天地万物的那一瞬的起始的状况了。这个起始的状况还没有物化为天地万物,所以没有身体来供我们解剖。“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研究到这个起始的状态呢?所有的生育,都需要有孔隙和产门。我们可以通过对孔隙和产门的塞闭和开启来研究天道,模拟天道的起始状态。至于这空隙和产门是如何的,老子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操作,也许他给出了,但由于时代的久远我们现在无法弄清。老子塞的对象是兑,闭的对象是门。这些应该是借助生活中的物质现象来类比,老子谈的可能是一种功能,这种功能由于无法用物质形态来描绘,所以只能类比。

当对起始状态进行塞和闭后,产生了终身不勤的结果。就是一种像丝团一样纠缠内收不向外发力的状态。

当回复起始状态原来的样子后,产生终身不救的结果。就是一种像丝团一样纠缠不会停止下来的状态。

很微小的状态也能显现,叫做明亮,很柔软的状态也能握固,叫做强大。


明亮怎样产生呢?需要光,光从哪里来呢?天道本身就有,只是天地万物生成时被个体的有限性所限制了,所以老子认为,人类要想明确自己的身心,必须借助天道的光来让自身的每一处细微的部分都呈现出来,这种状态就是自身的明亮。因为对自身每一处细微都能把握,就不会犯以往还没有得到天道光的照耀而忽略了自身细微部分从而导致的疏忽和被别的个体所伤害。

至于怎么才能找到天道的光,可能就是通过先塞兑和闭门,然后再开兑和门来找到。兑和门是一个关键。也许后世道家的回光返照,佛家的回向,上帝的创世先从光开始等等都是这个先塞兑和门然后再开兑和门来入手。至于如何具体操作。由于文字脱离了当时老子操作的时代,无法准确弄清。暂时只能解读成这样。


老子最后认为,假如做到找到天道的光,然后用这光来照彻天地万物的个体,让天地万物个体的每一个细微部分都显现出来。那么我们其实就找到了天道永恒运行的法则。叫做袭常,为什么叫做袭常呢?因为人类个体是天道这个母体产生的子体天地万物的一个细微部分,自身并不能长久,就是常,只有接受天道的常,明了天道的常。这就是悟道的境界。悟道之后,可以使自己不受殆和殃。生命过完天道赋予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叫常。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 第五十二章 见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