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圣──孟子

中国出了一位圣人──孔子,称为“至圣先师”;又出了孟子,叫“亚圣”。这两位圣人,对中国的功劳比谁都大,甚至比历代皇帝的功劳都大。他们令人知道做人的基本道理,不犯份越礼,不作奸犯科,无形中移风易俗,令百姓各安其业,这对于治国安邦、扶世济民的功劳是特别大的。当然中国也有一些不守规矩的人,那又另当别论。

孟子姓孟,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代邹国人。他的出生和一般儿童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他能成为圣人呢?因为他有一个好母亲。他的母亲是个寡妇,带着这么一个儿子,以织布换取一点钱来维持生活,很困苦艰难。最初他们在好几个地方住过,孟母都觉得不对:在屠夫铺旁边住,孟子就学屠夫做杀猪、宰羊、卖肉这一类的玩耍,所以孟母就搬到坟茔旁边住。孟子看见人家把死人埋到地里,又学着做埋坟这种玩法。孟母看他这样,见到什么就学什么,这不是好办法,于是又搬家,搬到学校旁边住。

孟子看见学生读书,上学下学,揖让进退、礼仪周到,他也都学会了,于是孟母就叫他去读书。一读书,时间久了,觉得并不是很好玩,所以就想辍学,想要逃学,要求妈妈让他不用读书了,他妈妈什么也没有答覆,就把织布机上的线都割断,他问母亲:“织得好好的布,为什么要把它割断呢?”“布织成了,才能换钱,中途割断就没有用了。读书就像织布一样,如果你现在不读书,就像织布机的线都断了,这匹布也织不成了,将来你也就没有什么出息。”孟子一想,觉得还是继续读书才对,于是开始苦学,以后得到子思的栽培,所以成为圣人。

孟子的志愿是继承孔子的学说,所以他到处提倡儒教的道理。孔子讲仁义、忠恕,孟子存心继志述事──继续孔子的志愿,而续述一切的事,所以他提倡以王道治国,不用霸权,他看不起霸权主义,所以到处仆仆风尘想要发展他的抱负。可是当时的诸侯都是一些自私自利的人,没有这种广大的心量,不认识治国的栋梁之材,所以他就怀才不遇。这可说是孟子的命运,所以道就没有推行。

孟子主张性善,提倡恻隐之心,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他怎么证明恻隐之心就是仁的表现呢?他说:“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人人看见小孩子快要掉到井里了,都会生出怵惕恻隐之心,由此可见:“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他又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他这样提倡仁义礼智。

孟子又说,人要做大丈夫,什么叫大丈夫?大丈夫的行为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富贵的时候不淫乱,仍然守规矩;贫贱的时候不改变操守,不转移自己的目的和志愿;移就是没有气节,去投机、拍马、钻奸取巧,或者走私贩毒,不择手段博取金钱;大丈夫不会这样,在贫贱的时候还是守分安命,顺时听天,就像孔子所说的:“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又说:“富贵于我如浮云。”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我根本不拿它当一回事。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也就是效法孔子的“富贵于我如浮云”这种理论,所以他能“威武不能屈”,就是无论什么强权逼迫、威逼利诱,也不屈服;大丈夫是主持公理的,不屈服于强权之下。

他又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孝顺自己的父母,也推而广之,孝顺世界上其他人的父母;我慈爱自己的子女,也把这种仁慈的心,推广到其他人的子女身上。所以孟子尽心竭力,教诲其他人的子弟如何做好人,这就是一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

孟子当时又辟杨墨。杨就是杨子,名叫杨朱;墨就是墨子,名为墨翟。杨子是很保守的,墨子是很开明的;可是保守的过于保守了,开明的又过于开明了。杨子是“个人主义”者,处处为自己,保护自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所以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只为自己着想,上无领导,下无群众。而墨子讲“兼爱”,他说是很平等的,对谁都爱,就好像耶稣教所讲的博爱;兼爱和博爱意思差不多,兼就是兼全,博就是广博,只不过圣经翻译成博爱。因为兼爱,所以“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要是对天下有利益,即使用刀从头割到脚底,一分为二,他也去做,这是墨子的学说。

因为当时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墨的学说,一个“为我”,一个“兼爱”;“为我”的,只有自己,不管别人;“兼爱”的,没有自己,不管自己。所以孟子批评他们:“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子心目中没有君上,君主有没有危险,他不管,只是保护自己,这就是无君;墨子兼爱,他爱自己,也爱别人,对大家都是这么爱爱爱的,这心目中就没有父亲了;因为对待父亲和对待旁人是一样的,没有分别,这是无父。所以孟子说:“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也没有父亲、也没有君主,这就像禽兽一样,不同于中国的传统了。有人说美国是杨子的学说,其实美国有杨子的学说,也有墨子的学说,兼而有之。

传说墨子是很巧妙的一个人,很聪明的,当时他就会造飞机,可是那个时候不叫“飞机”,叫“飞燕”。中国人看这东西一飞飞到天上,要是回不来了怎么办?胆子都很小,所以不敢继续发展,就把它忽略了;没有人继承,工业就不发达。那时要是继续发展,怎么会等到西方人去发明飞机呢?还有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当时就会造“木牛流马”──木头的牛和木头的马,可以搬运东西,又不用吃草料,你看这个妙不妙!现在运货的车还要烧汽油,那时不用汽油,只要用木头把机器造好就可以,什么燃料也不用花费。

孟子老年的时候,就回到乡间设教,又著书立说,所以写出孟子七篇(注一)。第一篇梁惠王章句: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茍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孟子告诉梁惠王要讲仁义,最后梁惠王也跟随着他说:“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虽然梁惠王这么说,可是却不这么干。

孟子一生仆仆风尘,提倡仁义道德,来教化中国人民。他活到八十四岁,中国人称他为“亚圣”。“亚圣”就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圣人,可以媲美“至圣先师”孔子。

◎宣化上人讲述于一九八七年八月二十二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亚圣──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