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不住阅读公式
阅读理解中经常考查公式类题型。如第一段常见的作用:1、总领全文或统领全文。2、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3、概括文章内容或点名文章主旨。4、开篇点题或开门见山。5、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很多孩子知道第一段的作用,但是记不住。于是我编了一个密码:“总统引主子,开篇奠悬念”。引导孩子记住这五句话。有了公式密码,孩子一下子就能记住。你也可以试一下。
语文阅读理解中,有很多这样的公式题,我们不仅要教孩子理解公式,还要帮助孩子记住公式,只有记住公式了,才可能灵活运用。
2、阅读不仔细审题
很多阅读题,要求从文本找信息作答。很多孩子答非所问,大多是没有认真读题造成的。阅读文章可以一扫而过,但审题一定要仔细。否则忙活了半天,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经常审题出错的孩子,如果不是理解力的问题,记得用笔划出关键词,读懂关键词,理解题目意思再答题,这个习惯非常重要。
很多初中生因为不仔细看题,审题,考试总分丢掉几十分的大有人在。知识点掌握了,却因为不仔细看题丢分,实在可惜。所以说认真细心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品质。
3、不知道如何订正
老师讲评练习后,都要求孩子把错题订正一下。很多孩子在订正时只是把答案抄了一遍,孩子并不清楚,订正的意义在哪里。觉得抄上一遍,就算是订正了。订正的目的是让孩子懂得方法,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我教阅读理解时,我从不强求孩子把标准答案抄一遍。但是我希望孩子写一下错误原因,提醒自己下次答此类题的思路是什么,老师讲解的思路是什么,把这些思路整理一下,最好是写一个反思笔记。写反思笔记就是最好的订正,为什么一定要把答案完整的抄一遍呢。
学阅读理解,最重要是跟老师学思路,学会了老师的答题思路,就抓住了阅读的根,下次遇到类似的题,才能灵活变通。这就叫以不变应万变。
4、通过读课外书来提升答题能力。
很多懂语文的家长都认为阅读理解答不好,肯定是理解力的问题。这一点也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共识。而我有不同看法。如果孩子读不懂阅读文章或者题目,显然需要通过读课外书提升理解能力,如果孩子能读懂文章和题目,那就不是理解力的问题。初中作文都快接近满分,其他知识块不扣分的同学,阅读理解错一大片,难道是理解力的问题吗?显然不是,而是方法问题。
5、通过大量练题提升答题能力。
这种方式是大部分家长都能想到的方式,很多家长都试过,但是效果并不好。首先初中不同于小学,他的课余时间有限,其次初中生也不像小学生那样听话,家长安排什么他就干什么。最后,孩子写好了阅读题,谁来批改也是问题。很多家长利用寒暑假逼着孩子写,结果开学考试后,孩子还是错一大片,于是孩子不再遵循父母的要求。为什练题没效果呢?主要原因是家长和孩子并不知道阅卷的规则,孩子写完题后,得不到有效的反馈。只是凭感觉批改,又说不清扣分的原因和调整的方法。所以这种方式往往也成无效之策。
6、等待学校老师讲方法。
阅读理解是学校考试内容,学校老师肯定会讲。事实是学校老师并没有这么多课时讲课外阅读题。他们大多没有开设阅读理解专题讲座。只是在考试之后,根据孩子阅读理解的问题集中评讲一下。孩子们并不是每天考试,结果是一个月讲一次,且不是针对每个孩子的具体问题一对一来讲。所以很多孩子学习阅读理解是一知半解,因此考试照样出问题。
7、网上报班学习。
多说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这种方式我认同。如果我们确实懂语文方法,我们自己指导孩子学习,显然是好事。但是如果我们不懂,又没有精力指导孩子,还要对孩子的语文指手画脚,显然危害更大。很多家长选择语文补习班,结果选择了系统班,一个学期才讲五节阅读理解,还是几百人的大班课,作业批改又不清晰。结果又是无功而返。
8、购买网上录播视频课。
这种方式看似省心省力。比买练习册自己练更加直观有效。但是孩子和视频中的老师没有交流,作业又没有反馈,孩子又没有耐心看完视频。看完视频有没有精力做整理,结果和买资料自己练效果一样。
七年级学习阅读理解的四大谎言
1、每次语文考试后,孩子的阅读理解扣分最多。两篇阅读题,少则七八分,多则十几分。练了很多题,买了很多课也不管用,难道孩子就学不会阅读理解吗?
2、求教语文老师,答案往往是孩子语文积累不够,需要多看课外书,需要多做阅读题。于是我们开始看课外书,开始刷题,一个学期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孩子的阅读理解扣分情况还是没好转。
3、第一大谎言。通过阅读课外书来提升答题能力。语文的确需要积累,需要分析理解能力。但是很多语文素养好的孩子,照样阅读理解扣分。我曾遇到作文接近满分的孩子,阅读理解扣分一塌糊涂,他们不会答阅读题是理解能力不行吗?只要能看懂文章,就不是理解力的问题。
4、第二大谎言。通过练题提升阅读答题能力。几乎每个孩子手上都有几本阅读理解练习册,很多语文老师也推荐孩子购买练习册。有的孩子购买的练习册,多达十几本,也写过好几本。结果呢,学会的又有几个?
5、第三大谎言。等待学校老师讲来提升阅读答题能力。学校老师的任务是完成语文大纲的教学任务,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关注孩子的成绩。但是提升孩子阅读理解分数,不是他们的第一任务。所以很多孩子阅读答题能力不是自己的语文老师教会的。
6、第四大谎言。通过买小视频或回放课来提升孩子阅读答题能力。
视频课的确是有系统讲解答题方法,但是孩子终究学不会,因为学好阅读理解有四大环节,任何一环节有漏洞,就会付出更多时间。
7、第一环节:提前完成作业,大部分应试课程都有作业。应试能力也是一种技能。如同一门手艺,必须反复实践才能学会。做题是提升应试能力的必由之路。做题很枯燥,但是学好阅读理解,又必须要做题。因为做完题后,才能找到孩子的薄弱环节,才能有针对性地反馈。
8、第二环节:听直播课。听课的过程其实是跟着老师一起思考的过程。如何快速读懂文章,如何快速提取文本信息,如何读题,如何审题,如何写答案才能拿分,这是一套应试思维训练体系,只有反复训练,把自己的思维方式调整到和老师同步。不上直播课,师生没有互动,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训练的时间,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9、第三环节:听老师点评。点评实在是太重要了。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自己写题没效果,大多出在点评环节。写了题,没有点评,不知对错,写题的意义在哪里?指望没有研究过试题的家长点评,不仅把孩子弄晕,还把自己弄糊涂,效果当然差。
10、第四环节:订正答案。订正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再思考,归纳总结的过程。大部分孩子都缺乏这项能力。很多同学听完老师的点评,已经没有耐心,再让他订正,更是不耐烦。但恰恰是最后的收尾环节决定着你是否真的学会。“行百步者半九十”,道出了我们大部分人的毛病。
11、订正的过程,不是把参考答案抄一遍,那是自我安慰。订正时要比对老师的答案和自己答案的不同之处,要思考老师反馈的问题。
分析出错原因,写上正确思路,标注注意事项等。
12、三节课后,哪些孩子能学会,通过他作业的状态,听课的状态,订正的状态一看就明白。孩子的问题多种多样:要么作业不完成,要么没有听直播,要么没有订正。打破了完整的学习流程,就得听第二次直播,或做更多的题。有的孩子,下定决定,愿意投入时间精力,遵循老师安排,循序渐进,往往一期课程,就达到预期的效果。
13、阅读理解是中小学语文的难点。如果一次学会,不用额外练题,就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很多同学只是一知半解,听听课以为自己学会了。遇到问题又开始着急,不断换班,不断换老师,花了更多的时间,浪费更多的钱。
14、阅读理解学好了,语文成绩不会差。语文差的原因,要么是作文分起伏大,要么是阅读理解分起伏大。作文的问题,不是几节课,几个月能解决好。而阅读理解的问题,可能几个月就能学会。为什么不愿意投入时间呢?先集中攻克阅读理解,再集中攻克作文。
15、阅读理解题的复杂性远超我们的想象。不是背几个公式,练几篇题,看几个小视频就能学会。但是一旦你真的掌握阅读理解答题思维,你无须再练题,也能拿高分。
您认同我的观点吗?说说您的看法。
为什么报了辅导班还是写不好作文,这5点值得关注。
1、只讲技巧。作文的确是需要技巧,不仅是作文,做好任何事情都不能缺技巧。技巧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看得见,摸得着。但只学技巧,不夯实基本功,迟早出问题。技巧应当是写作的锦上添花,而不是写作的全部。
2、不重读书。很少有作文辅导班会指导孩子读书,仿佛读书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其实读书也需要指导。读书的过程,就是模仿写作的过程。学会读书的孩子一定会写作。阅读是在分解写作方法,作文是在运用写作方法,二者互为补充。很多孩子只是喜欢读书,但不会读书,当然也就不会写作文。
3、光听不练。觉得老师讲得很好,觉得老师讲得有意思,听得乐开花,但却没有花时间去练习,显然也无法学会。从喜欢听,到听得懂,再到会运用,有时相差十万八千里。
4、光练不改。有的同学作业提交了,却没有老师批改。不知哪里不好,为什么不好,怎么改才好。有时批改了,孩子又不愿意订正。没有作业评讲,就不能发现问题,没有订正,就没有解决问题,显然也就没有进步。
5、不会总结。老师的方法再好,也是老师的。如何能把老师的方法变成自己的方法,这才是会学习的孩子。很多同学喜欢听课,这样不费脑子,轻松愉悦。但是越是轻松愉悦的课,越是学不到东西。这就和看电视版的《西游记》和读名著《西游记》的差别一样。看电视节目很轻松,读原著很难,但是读原著显然比看电视节目收获大。如何自己学会读书方法,自己认真读,自己总结方法,再讲给别人听,显然进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