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

很多奔波于课外班的家长,给孩子选择七八门课程的原因,是“别的孩子都在学”。家长们深知,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别的孩子啥都会,自己的孩子少一样就心里不踏实。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恐怕连他们自己都不会承认,是作秀,为了博得朋友圈点赞。

因为这种“学习”的初衷是为了攀比,你家学三样,他家学五样,我家学七样就高你们一头,比你们更优秀。

这些家长,要么根本不关心孩子学到了什么程度,只需要浅尝辄止;要么是为了追求考级过关,只要拿到红彤彤的证书就算功德圆满。

所以,孩子也往往很浮躁,学到点皮毛就心满意足,并把这种心态带到学校中,容易导致基础不牢,影响长足进步。

钱儿妈在《有一种无知,叫我“学完了”》一文中说,任何一个门类的学习,都不可能通过短短的几次或十几次课,就能真正掌握。

“能做到”到“能做好”,再到“精通”,必定是一个长期坚持有效的学习和练习、并不断精进的过程。

对于以孩子不感兴趣为由,结束课程的家长,钱儿妈认为,在孩子没有入门之前,根本没有资格说他是否喜欢。

而“入门”的标准是:达到你所学门类专业人士的初级水平。至少把该门类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到信手拈来的程度。

每一门课程,尤其是针对幼童的初级课,都是以培养兴趣、审美和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为主,不会涉及太多的理论技能,这种学习通常是比较轻松、有趣的。

但继续下去,会涉及到基本功部分,是痛苦旅程的开始,绝大多数孩子就是在这个阶段表示“不感兴趣”。

有朋友问我,有没有那种不劈叉、不下腰的舞蹈班?因为练基本功会限制孩子的创造力。这个理由让我很惊诧。

看过专业舞蹈演员日常训练的人,常常会感到很震憾,令外行眼花缭乱的一串串高难动作组合,只是人家天天操练的基本功而已。

如果你的身体连最基本的柔韧、力量和协调性都没有,谈什么创造力?有个舞蹈老师说,练基本功不是目的,它只是解放你的身体,当身体不再是束缚时,才谈得上表达和创意。

任何项目,无论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还是体育、艺术类课程,都要达到“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到信手拈来的程度”才可能向“表达和创意”的阶段迈进;

而只有到了这个阶段,才可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此时才有资格谈是否真正感兴趣。

孩子一旦开始学,就一定要长期坚持吗?也不尽然。

孩子上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时,通常对很多新鲜事物都有兴趣,愿意去试一试,那么,就可以鼓励他们去接触各种类型的课程。

此时,如果孩子对某个项目产生强烈的抗拒情绪,应该适当允许孩子放弃,避免过度逼迫给孩子留下阴影,心生畏惧。

当课程进入枯燥的基本功练习阶段,孩子企图退缩、放弃时,可以经常带孩子观看一些高水平的展览、比赛等等,让孩子认识到跨越入门级进入到高级水平以后的荣耀。

我家女儿和表姐都学舞蹈,姐姐大四岁,是女儿的偶像。姐姐的每一场演出,女儿几乎都没有落下,偶像的光芒激励着女儿,克服练功道路上的种种疲惫与痛苦,一直坚持了下来。

孩子进入高年级阶段,课业压力逐渐增加,有些还增加了课业补习。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适当收缩兴趣班项目,把精力集中在特别感兴趣的一两个项目上,建议在运动类和艺术类各保留一项。

运动类可以选择对身体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项目,比如舞蹈、跆拳道、球类等等,艺术类根据孩子的喜好选择即可。

学习是成长的阶梯,不是作秀。任何一种学习,仅凭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根本无法体会其中的奥妙和门道,也无法享受个中乐趣,此时的喜欢不过是一时兴起。

只有入门以后的坚持与精进,才能通往一个全新的世界,领略独特的风光,此时的喜欢,才是真正能坚持下去的喜欢。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