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材料|改变

改变一所学校,要先从改变课堂做起

主要有两部分内容:

一、改变学校,为什么要先从改变课堂做起?

二、怎样改变课堂?

这一部分又分为五个方面:

改变课堂,要从“记忆课堂”转变为“探究课堂”

(二)改变课堂,要从“独白式”转变为“对话式”

(三)改变课堂,要从“单一模式”转变为“多元模式”

(四)改变课堂,要从搞“模式”转变为讲“思想和原则”

(五)改变课堂,就是要打造原则化高效课堂

结合这两部分内容,我分别为大家分享我的理解。

下面先说第一个问题:

一、改变学校,为什么要先从改变课堂做起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动力依靠改革创新,而所有的教育改革最终要回归到课堂。学校要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必须要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我国目前的中小学课堂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模式的藩篱,主要原因是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选拔人才“一考定终身”的老大难问题。

“应试教育”的课堂模式是“满堂灌”“独白式”的“记忆的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注重教师的“讲”,而忽视学生的“学”;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少数尖子生的提高,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

我的理解: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成长问题,今年暑假的热点“双减负”有充分说明,我们要从关注升学考试转向关注学生成长成才,更好服务于校内质量提升,更好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更好服务于家庭教育指导。

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书匠”转向研究型、创造型和反思型教师;从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等。实现这个角色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如何成为综合型教师,我觉得关键在于教师之间的合作,年轻人学习老教师的经验,老教师学习年轻老师的教育理念,合作共赢,老师们都知道,只是有些老师行动稍有迟缓,合作可以改变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将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师专业分工的变化,学校成为了师生共同成长的场所。

朱永新教授著名的“三专理论”,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成长共同体,第三种,就是说团队的重要性,一个人的成了,离开了团队,离开了集体,再优秀,也是孤军奋战。

二、怎样改变课堂

(一)改变课堂,要从“记忆课堂”转变为“探究课堂”

要冲破应试教育的藩篱,采用诸如问题学习式、项目学习式、自主学习式、合作学习式、体验学习式、调查学习式等教学模式。

“探究”是一种自我批判的实践,一种孜孜不倦地探究未知世界的活动。在这里,关键的课题在于教师的角色转变。

我的理解:

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研究者,需要关注具体的教学情景,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反思,而这种反躬自省对于教师发展自身不足、提高教学水平有积极的作用。

尤其是教学多年,经验丰富的老师,更要注重积累,因为这些老师通过长期的实践,不会走弯路,更加有指导意义,所以,咱学校的年轻老师要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

(二)改变课堂,要从“独白式”转变为“对话式”

教师的作用不是“传授”,而是促进对话的提问,等待学生的表达。在课堂的对话性实践中,学生彼此相互尊重,倾听对方的见解,形成彼此的主张,发现各自的困惑,展开互补的讨论。“对话”是学生“思考”的外化。在课堂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声音,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声音,保障课堂作为“多声”对话的空间,是教师的职责所在。特别是倾听那些反映“学困生”的“声音”,可构成深化课堂教学的一种契机。

学习,不是一种单一的行为,不是单单的自我对话、反思,而是与教室里的教师、教材、其他同伴、环境等相互交流,相互感染,相互启发的一种行为,彼此从中才能真正地学得更深更透。

我的理解:

新课改要求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结合我20多年来教育教学的工作经历,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功课成绩的好坏,与他们是否喜欢这门功课的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一个教师如果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就能很容易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也就能够顺利完成,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找学生谈心或以写周记的方式倾听学生的心声,在学生的周记本上留下真挚的话语,可以成功化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做课堂上的有心人,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当学生生病或生活有困难时,一句温暖的话语或者一个小小的举动,其实都是举手之劳的事,但会给学生和家长留下美好的印象。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赏识学生。

(三)改变课堂,要从“单一模式”转变为“多元模式”

教学需要模式,但不需要“单一模式”。未来教育,教学模式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更加多元、多样,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个体化。

我的理解:

记忆最深刻的是去永威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其实就是最简单有效的一个课堂模式,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在“学、导、练”三个字身上做文章。课堂上,通常都放大小组合作与展示的作用,都用学案来“导学”,都主张当堂训练或检测反馈,都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都注意控制作业量,或者是实施“零作业”策略,等等。

所有的老师都会使用,关键是灵活使用,而不是生搬硬套,要有自己的风格与思想。

教育家于永正先生,一生研究、尝试了无数语文教学模式,最后觉得还是教者的素质重要,有了素质,教学就可以删繁就简,随心所欲。

教学中,不可能存在万能的教学模式。无固定模式的模式是最高一级的模式。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情境,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真缔就在于对旧教学模式的改造和对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探索因材施教的“多元模式”。

(四)改变课堂,要从搞“模式”转变为讲“思想和原则”

模式不是万能的,但思想原则确是万能的。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要改变我们目前的教学命运,就要先改变我们目前的教学行为;而要改变行为,先要从改变思想做起。一旦有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形成了原则,就会有自己的教学行为,而体现这种原则的行为是诸多因材施教的“模式”。

课堂要讲哪些“思想和原则”?

1.因材施教的原则

课堂教学因材施教的最有效方式是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

我的理解:

两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在,这是孔子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首创的一个经典教育原则。

“材”是指学生的道德修养、意志性格、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才能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教”是指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因人而异,区别对待,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2.巩固性原则。教学中要不断安排和进行专门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巩固知识,要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国内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睡眠不足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原因之一就是作业量大。教师应本着对学生和社会负责的精神,合理地安排巩固工作,将学生的作业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我的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不如他通过自己的思考掌握得牢固。我们平常要求学生把写作业当成考试,写作业就是一个巩固思考的过程。我们都发现,学生在考场上做过的错题,印象非常深刻,就是他进行深度思考了。

3.及时反馈调节的原则。教学中,师生要从教学活动中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课堂学的知识最好当堂理解消化,师生要及时评价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恰当地调节教与学活动。及时反馈调节的有效方式是堂堂有测试卷,当堂进行互批互改,当堂总结反思,提出改进措施并积极行动。

我的理解:

这就是说“当堂训练”的重要性,不管是哪个学科,每一节课都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反馈,哪怕是五分钟,哪怕是会背诵了一个概念,或者做了一个习题,都行。

如果当堂没有余下时间,留了作业,那第二天一定要检查,检查完了要评价,就是给学生一个说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布置作业是为了有效,要想有效,就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评价,对不认真完成或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要有补救措施。

4.先学后教的原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

教师应通过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以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教案,是“第二次备课”。

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认真贯彻“先学后教”的原则,可以大大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可为教学的省时高效奠定基础。

我的理解:

这个是课堂中的关键,在“先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多打扰学生,但是教师要在学生学的时候,巡视班级,鼓励学生高效完成任务,有针对性的给走弯路的小组和学生说几句悄悄话,让他们也能够通过别人的帮忙完成任务,不至于失掉学习的信心。

“后教”应注意问题有三个,后教教什么。

第一是教师教,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共性的内容,要详细讲解,学生会的不用再重复。

第二是学生教,教的方式是“兵教兵”,比如一号教四号,二号教三号,即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或错,完整不完整,不对的要找学生帮助更正,不完整的要找学生及时补充,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再教。

5.精讲多练、精讲精练的原则。

精讲是针对教师每节课所要讲的内容而言,既是数量上的要求,也是质量上的要求。“少而精”就是精讲所要求的辩证的统一。“不讲”是指凡是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律不讲。讲与不讲以及怎么讲要根据具体内容、具体教与学的情况,视效果而定。

精讲从时间上说,如果一节课是45分钟,教师讲的时间一般不能超过25分钟。

多练与精练。

 “精讲多练”和“精讲精练”是一个由初级向高级发展的两个不同的阶段。由精讲多练逐渐向精讲精练过渡是“讲练结合”所追求的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省时而高效”的大目标。

我的理解:

多练与精练。

“多练”不是搞题海战术,它不是固定的,是在课堂中随时可以发生的,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每节课都应多给学生提供练习或者展示的机会。

“精练”也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布置的作业中, 也可以是考试时,练学生难懂的地方、易混淆的地方、有常见错误的地方和中高考等考查的重点,反复训练,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

6.从严管理的原则。

严管理的原则,是课堂省时高效,教学省时高效的基本保障。

我的理解:

严包括课堂设置环节合理,教师语言严谨,这样的课堂既紧凑高效。

这个就需要我们做好两点,一是要提前做到心中有数,先备好课,设置好环节,不要面面俱到,我们上课容易有一个误区,包括我在内也是,总觉得这也想讲,那也想讲,结果没有突出重难点,学生也感觉平平淡淡,印象不深刻。第二是在课堂上不过多拓展,没有价值的话不说说,还有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教师智慧处理,避免冲动、恼怒,对学生对老师都是不利的。

这个严就和老师的课堂规矩有关了,如果心中有规矩,做事也会有规矩,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有规矩,课堂效果自然就会好。

(五)改变课堂,就是要打造原则化高效课堂

原则化高效课堂,就是以遵循能够“省时高效”的各项基本原则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课堂教学。倡导打造“原则化高效课堂”,就是强调教育要回归理性、回归常识,不搞花架子,要注重实效,不浪费师生的时间,一切为了“人的发展”。

就是要倡导我们的教学要多快好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也解放我们的老师。

教学也只有遵循原则,不拘泥于某种僵化的模式才能永葆青春,具有顽强生命力,才能经典永流传。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教师的思想转变了,课堂才有可能改变。

我的理解:

我觉得比较有用的,也分享给大家,改变课堂,做好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未来教育,需要多多关注家长,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学

校教育只有形成家校育人的合力,才能更好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重视非教学素质的提高。

四有好教师表准: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非教学素质是教师的气质、性格、工作理念、作风、态度、责任感等,虽不直接与本学科教学联系,但又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个性化因素的总和。

“非教学素质”的基本内核是“严”,如庄重而威严的气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强性格、严师出高徒的敬业理念,严于律人、律己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严格规范学习行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落后的措施和手段等,这些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要素。

3.要持之以恒、要严中有爱,以对学生终身负责为出发点。把握好边界,做到宽严有度,恩威并用。

4.充分发挥小助手的的作用。

建立学习合作小组,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作用。

5.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既做好教书匠,又做好大先生。

当然,如果能够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作业,就会实现作业少,成绩也不差,就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

最后,祝愿老师们都能拥有代表自己风格和模式的课堂,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变得更有意义,让三中因你而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材料|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