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学反思

      《端午粽》这篇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文中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积累这样的词,同时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时旨在通过有情感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上课初始,我采用课件展示节日食物,让学生去猜测是什么节日,引起学生兴趣,最后通过粽子引出端午节的情境导入,给学生普及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以及丰富多彩的端午节习俗活动,再走入情境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理解课文内容。创设浓厚的节日氛围,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我讲了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以读促学的手段去理解课文内容。我引导学生个人、分组、男女生赛读逐段朗读、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等形式,读通后再来品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做到真正以读促学,以读促教。

      针对二、三、四自然段我提出以下问题: 

1.外婆包的粽子有什么特点?粽子由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色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香一股清香味又黏又甜。 

2.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3.还有哪些种类的粽子?蛋黄粽杂粮粽绿豆粽。   

4.第3自然段中哪一句话可以概括外婆包的粽子的特点?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5.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6.学做“粽子代言人”,向大家介绍、推荐粽子。粽子是用糯米和箬竹叶做的,馅儿可以多种多样,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代表食物,吃起来美味可口! 

      根据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粽》这篇课文因为是表达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活动,所以上课开始,我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让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这节课有以下优点:导入内容能够吸引学生、上课富有热情、文章教学思路清晰。   

      存在的不足有:    1.时间分配不均匀,课文讲解速度过快。    2.在后半节课,学生的注意力有所下降,从而影响了教师的上课进度。    3.对着重强调纪律管理,把教学管理做到日常。    4.在开讲时,学生提出看到端午节想到了屈原,超出教师预设时,没有运用教师机智,应提出屈原简介的课件,灵活应变。    5.在“学做粽子代言人”时没有细讲,应先讲一个范例,帮助、引导孩子去思考。    6.应对于第一、二课时有一个清晰的划分,主讲课文就围绕课文内容展开练习,主讲字词的识字教学应围绕字词练习。    7.不能过分依赖于课件,不被课件牵着走,对教材有自己充分的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环节设置要严谨,有衔接感、趣味性,可以运用一些道具,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应正确认识语文学科,围绕语言、文字、识字、阅读、习作展开教学,有重点意识、示范意识、指导意识、评价意识。小学低段要注意学生书写(重中之重)、部首的认识,识认字是重点,在课堂上让孩子动笔在田字格里书写汉字。对于朗读教学要有示范性、感染性,让孩子发自内心,不用使用技巧去朗读,读出儿童诗的美感。要研读教材,体现语文功能,基础读写是关键。让孩子在课堂中有参与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你可能感兴趣的:(《端午粽》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