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令色

        在我们多数人的理解中,巧言令色就是虚伪圆滑,实际上巧言令色也蕴含着积极的成分,尤其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它会有助于你与他人的沟通。《论语》中提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是《论语》中首次出现仁义的“仁”这个字。

        我们经常说孔子在传统文化中所起的作用是承礼启仁。礼代表礼乐,是指周公制定的外在的行为规范,但到孔子的时代已经礼坏乐崩。孔子接过来开启的是仁,就是当外在的礼乐不再能够成为行为规范的时候,只有设法由真诚引发内在的力量。外在不再能够规范你,只有靠自己内在的力量来规范自己。这也是儒家思想的特色,让你从被动遵从外在的规范转为由内而发主动地让自己做该做的事,从被动变成主动

        所以说,孔子思想中的“仁”需要内在的真诚得以实现。孔子讲“巧言令色,鲜矣仁”是提醒我们不要一味追求言之巧、色之令等外在的表现,而忘记了内在的真诚。需要强调的是,在今天这个社会上巧言令色有时候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只要我们拥有真诚的心意,巧言令色有助于大家相和谐处。否则的话,如果你到任何地方都板着脸表现得很严肃,就会跟别人留下不好相处的印象,不利于人际交往。

        《论语》中还曾提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认为,只知道讨好别人,态度过于恭顺而缺乏真诚的心意,这是可耻的。我们中国文化受儒家的影响,比较强调羞耻心。羞耻心是怎么来的?把个人跟团体比较,如果你达不到团体的标准就是可耻的。儒家思想认为,个人只有超过社会的基本要求才能够带来内在的快乐,具体的要求跟韩愈讲的“足乎己无待乎外”有点类似。

你可能感兴趣的:(巧言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