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100-81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名守仁,余姚人,出身书礼簪缨之家,年幼聪慧,心欲做圣人。圣人 立功 立德 立言。少年王阳明研究推崇格物致知的程朱理学,格竹,七天茶饭不思,最后晕倒。父亲王华是状元,天子身边的文学侍臣。十一岁随父进京,后离家出走远赴边疆,游历河北庸关、紫荆关与倒马关,有经略四方之志。一个月后才回家,写奏折给父亲王华,请其代呈,遭父亲棒喝。王阳明开始研究军法,其父给他安排婚事,以安抚王阳明躁动狂狷的心。明孝宗弘治元年,王阳明奉父之命,远赴南昌迎娶朱氏。第二年,带着妻子回浙江老家,途径上饶时,拜会了理学名宿娄谅,娄谅成为了王阳明的精神导师。19岁时,父亲责成他学经义参加科举。当时朱子理学为官学,要人先学后知,按三纲五常做人。28岁时,考取进士,终如父亲所愿踏入仕途,被派到工部实习。上疏边疆十策,但奏折无回音。当时官场因循守旧一潭死水,程朱理学不但给与不了活力,反而使之更加僵化。

    对政治失望,31岁时王阳明请假回老家,筑室阳明洞旁,暂时放下程朱理学与家国天下,打坐勤修,试图佛道中找到精神危机的良方,最后回归儒学,但打破程朱理学对人性的束缚。1505年,任职兵部主事的王阳明,开始在京收门徒讲学,且遇到了知音理学家湛若水。

    孝宗死后,武宗即位,太监刘瑾专权擅政,紊乱朝纲,排斥异己。王阳明冒死进谏,请宽恕言官,刘瑾大怒,将其投入狱,廷杖四十打昏,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中途还被刘瑾派人暗杀,逃过一劫。1508年春,王阳明历经万险到达隆昌,阳明小洞天,开启心学之路。龙场在贵州西北万山丛中,遍布毒蛇巫蛊瘴气瘟疫,都是苗族彝族土著人,语言不通,环境恶劣。王未被困难打败,始终保持乐观精神。

   龙场悟道,在石窟中顿悟。【向外格物 还是 向内求心,心即理。】

   龙岗书院收徒讲学,传到省城,贵州提学副使席书成为其粉丝,聘其主讲贵阳文明书院。

   提出知行合一:因为知行脱节,人们只知道埋头读书,以纯粹知识为知,忽略了实际行动,但此时思想体系尚未圆融。

    正德11年,因江西盗寇频发,41岁的王阳明经举荐出任督察院御史,总览赣南闽西军务,仅一年多时间,三次战役评定江西盗患。

【欲治世,先治心。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保甲法

    正德14年,江西爆发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从南昌起兵,直指南京。王阳明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凭凑的两三万军队,35天便平定了叛乱。宁王的娄妃是王阳明17岁精神导师娄谅的女儿,宁王兵败后,娄妃自杀。

    感悟:良知。致良知,唤醒人心中的良知。

    因平定宁王之乱被封为新建伯,事业如日中天时,他回到了家乡绍兴府。专事讲学,巅峰状态,学生无数。重塑儒家思想,16-17世纪,他的心学思想主导中国知识界。近代学着龚自珍、魏源、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梁漱溟、熊十力、贺麟、张君励,无不推崇他的思想。并传播至世界,“日本维新,由王学为其先导”。

    明代中晚期,尊重人性,提倡个性解放,勇于表达自我的思潮也始于心学,影响艺术创作。《聚贤听琴图》 董其昌(明)

    56岁的王阳明被派去广西平乱,无奈抱病前往。临行前四句教: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有”代表儒家的社会关怀与道德义务,“无”代表内心宁静与超越。有无之境,以敬畏求洒脱。

1529年,57岁的王阳明在平定叛乱的返程中病逝,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通史100-81 王阳明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