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国史》第一卷~秦汉

外国讲中国的历史,著名的有《剑桥中国史》、《哈佛中国史》(下称《哈》)、日本的《讲坛社·中国史》;冠名“剑桥”与“哈佛”,主要是指在这两个大学出版的。《剑桥中国史》适合学者,《讲坛社中国史》适合于大众,《哈佛中国史》介于两者(专业与通俗)之间。

这本书六卷,由四位美国汉学历史专家合写而成。

一、历史划分

封建最原始的定义是指封邦建国,也就是帝王把爵位土地赐给亲族或者功臣,让他们在地方建立邦国,保护中央政权。这么说来,中国真正的封建社会应该是从西周起步,到秦朝就结束了,大概800多年;从那以后中国就进入了《哈》所说的帝国时代(皇权时代),所以《哈》讲得就是中华帝国史。

秦汉对后世的影响(制度、文化)相当于当时的古希腊、罗马(欧洲的古典时期),因此秦汉有时也被称为“中国的古典时期”。(事物的逻辑角度,每个平面空间都 有360度)

二、外国人写中国史有什么意义?

朱维铮回答说,中国就像是一个屋子,我们坐在屋子里,屋子里的东西我看得一清二楚;你虽然是透过窗户看屋子里的东西,但也只有你才能告诉我屋子的位置。外国历史学者为中国人提供了第二只眼睛,也就是提供了新的视角。

图片发自App

从地缘的角度看中国史:

三、秦朝为什么迅速灭亡?

1、六国不服

秦朝建于公元前221年,是春秋战国的一个诸侯国,封地在陇山西边,也就是今甘肃东部,后来逐步扩张,一路东进,占据了今天陕西的关中,于是这成了秦国的根据地。

秦处黄河上游,自然环境贫瘠恶劣。当时黄河文明的核心在中原,即河南、山东一带,六国所在地。他们都视秦为野蛮人,非正统,根本不愿与之为伍。

公元前262年,秦军进攻韩国,韩国被迫割让上党(河南中西南);上党老百姓都跑赵国去了,都视秦国为异族。

秦灭六国,六国遗族都不服,对国家都没有认同感。就象汉书所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即使只有三户,也要把秦国灭了。他们心中存念的都是原来的国家,就象项羽就是楚人,他的爷爷项燕,是楚国的名将。

2、军事集权制。

商鞅变法,就是把整个国家变成一个军国,军事化管理。之后又采用范睢的建议,加强皇权。秦灭六国后,为彻底瓦解六国的旧势力,放弃了周朝的封建制。因为封建制容易造成权力下沉到地方,导致地方割据,中央空虚。所以秦始皇推行的是郡县制,把大权集中于中央,由中央直接指挥;同时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抹平地方差异。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他的政策依旧是两招:军事化,集权化,而且比起商鞅,范睢等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西汉贾谊《过秦论》总结秦朝灭亡原因:仁义不施。比如焚书坑儒、修长城、建阿房宫等等。可能自己也不放心,经常巡游天下。

秦朝实行的完全是“马上建国、马上治国”,结果也“马上亡国”。倒不如日耳曼侵占罗马,还承认罗马的皇帝,自己有一个生存的地方就好。

四、为会么秦汉并称?

鉴于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刘邦没有照搬郡县制,而是以封建制为主,以郡县制为辅。把追随他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分封到各地去当诸侯,然后用自己的兄弟儿子,将开国功臣们取而代之。还立下盟誓,如果是刘姓之外的人称王,大家叫结盟推翻它。

这是走了周朝的老路,以为这样刘家江山就可以千秋万代了。刘邦实在是高估了血缘的作用,同时又低估了权力的作用;血缘并不能保证忠诚,权力膨胀扩张起来完全可以置姓氏、亲属于不顾。

汉朝的皇帝才转到第四代汉景帝时期,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烈爆发了,史称七国之乱。最后虽然中央胜利了,但封建制也没法玩了,只保留了一个区壳;里面填充的内容就是秦朝的郡县制,重新加强中央集权。

秦汉并称,就是汉朝放弃了封建制,继续追随秦朝,采用郡县制。封建制被架空,另一种势力又兴起,就是地方豪强大族,简称“豪族”。刘秀起家,靠的就是南阳郡的豪族;曹操也是安徽豪族出身。豪族的势力一直影响到唐朝末年。(为控制豪族势力,秦、汉曾下令,将豪族迁徙到都城;日本也成功用过这方法。)

20180405

你可能感兴趣的:(《哈佛中国史》第一卷~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