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生态这个概念很热,尤其是前端时间出现乐视危机后,乐视“坏消息”不断,例如互撕易到、高管离职、拖欠供应商贷款、裁员等,乐视生态帝国摇摇欲坠。很多人又对“生态”一次产生了怀疑;乐视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模式到底成不成立,乐视有没有违背基本的商业规律?乐视的问题是内在逻辑问题还是外在基础工作没有做好?今晚我就跟大家简单的谈谈生态这个话题。
很多企业很向往生态企业,试图构建生态型企业。互联网技术增强了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连接能力,可以说生态型企业的构建就是就是企业内部各个业务之间的有效融合,以及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巧妙的连接能力,企业的连接能力越强、企业内外部之间连接的越巧妙,则其应对能力或生存能力也就越强。
今天,各个行业的特征和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智能互联产品及相关大数据的运用不但会影响公司的竞争,更会扩展整个行业的边界。竞争的焦点会从独立的产品本身转移到包含相关产品的系统,再到连接各个子系统的体系。一家产品制造商可能要在整个行业领域内竞争,有的时候消费者甚至也会参与到竞争中来。如今没有人可以百分百确定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商业起源于交换,商品的交换量与交换速度决定了商业的繁荣程度,进一步说就是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力;商业生态构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商品的交换量和交换速度。以生态的构建扩大交易范围,提升交易量;例如跨界联盟型生态、共享型生态偷家、投资收购型生态、区域合作型生态等本质上都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流量、扩大交易范围,因此主张合作共享、互利共赢、共识共创等生态型思维;而交换速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服务于用户需求的能力,具体包括企业感知用户需求的能力和企业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企业感知用户需求的能力一方面靠单个企业的感知需求能力,即企业对某一特定群体的了解程度;另一方面看企业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对商业环境的感知能力,这一点主要取决于生态系统的灵敏度和融合度。而企业满足需求的能力也是看单个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价值创造能力。换句话说,商业生态系统的建立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服务场景和用户流量,满足多类型用户的极致体验需求,以更好地强化商业本质,让商业发展与自然的发展相融合,促成新的商业文明。因此呢,当今时代企业战略不再是以打败对手为思考出发点,而是以用户体验为思考出发点,当你把用户和合作伙伴服务好了,你自然也就活了下来。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互联网技术增强了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连接能力,连接后方能发生关系,跨界竞争也好,共享共创也好,都是连接后发生关系的一种形态;互联网对商业的改变就是使各个商业主体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很多方法、模式的改变,都是因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笔者在该书中提出:商业越发展越进化,其越接近自然的发展变化规律,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商业中连接能力的提高而逐渐形成的。因此互联网促进了商业生态共创、共享、共赢、跨界、化反等的形成。
企业由大变平台,由平台变生态,是企业进化的路径;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时代,企业升级为生态型企业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企业的稳定性,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企业资源的利用率;具体来说,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一般会出现以下常见问题:
1.企业获取用户成本变大,用户留存率渐渐低下;
2.消费者需求分散且多变,企业服务用户变得困难;
3.小企业在多变的市场中活下去越来越难,大企业资源利用率低下;
4.随着企业的变大,其内部易出现组织肿瘤,不能较灵活的适应市场变化,转型困难;创新越来越不易,在平台企业中,组织之间的协调度低下,彼此缺乏协同,内部恶性竞争不断;
5.内部资源的衔接度、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衔接度低下;
6.企业越大,其管理运营费用也越多;
7.面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物种的出现,企业原来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法渐失效,企业不知如何应对,在新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变得困难;
8.中小企业以及大企业不知如何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9.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瓶颈,再较难向前发展;等等
环境多变,经营逻辑和经营方法亦需要多变;关于上述问题当企业构建或加入某一生态系统后很多问题基本都可以解决;我们皆知,未来是互联网生态时代,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渐趋完备,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越容易连接与融合,大企业构建生态,小企业加入生态已是企业的生存法则;那么:
1.生态的种类有何?
在商业世界中, 主要有三类生态,包括种群商业生态、群落商业生态以及商业生态系统;种群商业生态是商业中世界中的一种连接方式,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在同种商业环境下服务于同一人群类似需求的所有企业或组织的集合。一般分为产品制造型商业种群、服务管理型商业种群、投资控股型商业种群、区域经济型商业种群等;在聚合后可采用用户社群运营和企业(商家)社群运营等方式让商业种群发挥其价值。
对于群落商业生态是指在一定的商业环境和特定空间下所有商业组织的集合;这类组织形态在互联网环境下更容易实现,例如万达广场、淘宝网、京东商城等。
2.生态型企业的定义、特点、功能、优势(魅力)是什么?
商业生态系统是以客户、生产商、供应商、经销商、竞争对手、投资商、政府等具有一定利益关系的组织或群体之间相互竞争或合作为基础的动态经济联合体。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担当着不同角色,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各司其职,但又形成互依、互赖、共生的商业生态系统。商业环境决定了商业生态系统间各“物种”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军事环境、文化环境等;所以,商业生态系统也可以理解为多个商业种群与商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动态经济联合体,即商业群落里融入“水”和“养料”就可形成商业生态系统;“水”指价值,“养料”指数据,商业群落里各个物种之间价值传递与数据的流动与循环,相互协同,促成共生共赢的商业生态系统。
生态企业的第一个特征就是生态各子业务之间不是相互争夺资源,相互消耗,而是每个子业务都能对另外一个业务赋能,通过业务与业务的跨界融合创造全新的产品价值与用户体验。
生态企业的另一个核心特征是其具备自我进化、自我成长、自我更新的能力。苹果的iphone,iPad,iTouch,甚至未来的iTV与iCar。乐视的超级电视、超级手机、超级汽车都是在生态下自然而然的衍生。生态型企业然会与时俱进,不断孵化出新业务,淘汰老业务,持续自进化、自创新,生生不息。
商业生态系统以其多样性、稳定性、进化性、边界模糊性、融合性等功能特点与变化的商业环境相契合;在生态系统中聚合各个功能的物种,彼此通过业务流程或合作关系而发生连接或融合;在商业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企业,有生产型企业、有消费型企业、有分解者企业,他们的终极服务对象都是消费者,企业明确化分工而又相互合作化经营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好消费者,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目前构建生态系统成功的企业市值可以达到1000亿美元,如此大的市值诱惑驱使诸多企业开始构建各自的商业生态系统。
未来发展的不可控变量实在太多,环境多变,人力成本逐步增高,单个个体对环境的感知能力又相对比较弱,当多个相互关联的企业组成一个有机组织(即系统);在系统内互帮互助,互谋策略,这样的联合体就较容易的在市场中生存。
3.小企业加入生态前该准备些什么?
中小企业加入生态前必须在某一行业的某一细分市场中有足够强的竞争优势;具体来说,企业在其领域着力于培养或强化其认知力基因、灵感力基因以及创业力基因,通过深度认知,从基因层面重新理解商业模式的构建理念和方法,以及从基因层面寻找企业转型的方法;环境需要的基因企业重点培养,环境弱化的基因企业不必投入太多的精力或资源去培养。主要目的就是使企业在其所处的细分行业做强、做大,加入生态系统后可为生态提高足够多的养料,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做出贡献。
4.小企业加入生态的逻辑是什么?如何加入生态?
企业加入生态的主要目的是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做出贡献,在生态系统的某一特定位置发挥出自己独特的价值,因此企业在某一垂直领域强化基因是企业加入生态的必备条件;企业可以从整体行业看哪个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后瞄准那个新兴行业,投入资源,快速成长。当然也可以瞄准某一行业,观察思考该行业在哪一个点上还有机会,毕竟新环境、新业态,在这个时代很多行业(企业)都有必要重新做一遍,自然地,也会出现很多新的机会;最后在实现产业融合或跨界竞争的过程中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5.企业在什么阶段适合构建生态?企业构建生态的方法有些什么?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构建生态,企业构建生态得在战略上、文化上、组织上、资源上等方面都有构建生态的条件。战略方面即采用所谓的生态战略,文化方面即主张开放、共享、共创、共赢等生态化文化理念,组织方面强调扁平化,资源方面得积累足够多的人才资源、资金资源、市场资源等;而后开展生态构建。
(1)以乐视为代表的具有强的跨界整合能力而进行的7大产业的布局,包括打造强的互联网生态基因,塑造开放共享的企业文化,进行不同领域的融合化反和业务扩展以及自身的不断强化。
(2)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以垂直领域做强后而凭借其强大的资本能力不断进行各个领域的投资收购来布局商业生态。
(3)以海尔为代表的企业,资源的不断汇聚与强化,汇集(吸引)大量创客,让创客进行以平台为依托的创新创业,去拓展各个领域,然后在平台上进行融合而成的商业生态。
(4)一般企业的“造点-连线-绘面- 成体-聚态”五步法构建生态。
6.生态型企业的战略布局,组织结构、人才结构、产品运营、营销模式等各应如何重构?
战略迎合市场环境,传统的企业大多停留在竞争思维的战略层次上,所以很多时候,都会从竞争优势以及核心能力的打造上花费心思,这一点在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是没有错。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在以竞争为主的战略思维中,需要特别关注顾客需求的差异化、多样化,企业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扩大这些差异、如何满足同一客群的多样化需求。在这样的战略思维下,企业会特别在意如何才能获得更大的产品销售和更广的消费人群,同时在顾客的成长性需求方面,小米做的比较好,最佳小米又获得了持续增长的能力。
最近十年来一些企业发展的非常迅速并令人欣喜,比如腾讯、阿里巴巴、滴滴等,又比如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他们所获得增长完全超乎一般企业的发展逻辑。如果仔细分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会发现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以价值共享替代竞争。这一点甚至可以从互联网企业的免费模式中,更深地感受到这一点。
因此企业必须采用相应的方式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以客户为导向,激发组织活力,建立共生共赢的商业生态圈;在建立生态圈的过程中可适时采取共生战略、捕食战略、竞争战略等生态化的战略思维构建生态。人才布局方面,企业围绕战略和组织,在组织顶端引入行业里最优秀的人,构建内外部生态人才池;内部人才池重在培养,外部人才池重在引进;更重要的是有将用户作重要的人力资本的意识,让用户帮我们传播或设计产品;最好人力资源数据化,
在产品运营方面,重视业务的生态化,企业重新审视产业形势,构建具有生态特征的发展模式,打破组织边界、产业边界,以互补互利的思维,调整业务组合,提升多场景、多用户运营的广度,最好做到数据、用户、产品的一体化运营。 在营销方面,使用共生营销的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寄生等生态化营销思维,使企业资源得以扩展,复杂产品得以开发,消费者的需求可以最大化的满足,在互助、共赢、互补、开放的全新营销思维下,聚合所需要的合作共生伙伴,协他方力量以取市场,达到产品销量的最大化。
7.生态型企业的商业模式该如何设计?
生态型企业的商业模式设计方面笔者强调内部资源生态化、外部合作生态化、价值创造生态化、价值转化情感化、数据利用、赋能进化等方式设计生态企业商业模式;或者是笔者总结的紧紧围绕“4条基本主线”(用户、模式、业务、变现)而进行各个主线的相关探索与延伸;在此同时紧紧围绕“5条价值理念”(以用户为中心、价值为本、体验至上、垂直整合、开放闭环)而进行商业模式的再造。最终实现“用户+业务+(多)终端/应用/平台+变现”的多样式商业模式。
生态之所以是生态,主要是生态企业发展健康、可持续、可进化、自运转、自更迭,能够灵活的应对市场的变化;近年来,平台型企业越来越多,企业的业务日渐复杂,企业的资源也积累的越来越多;企业利用生态化思维将多业务之间进行有效连接与融合,以达生态化发展;利用生态化思维对其常年积累的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让其价值发挥到最大;即企业有效的构建内部生态和外部生态等,都是生态型企业构建的关键。生态型企业的构建主要是解决多业务之间的协调融合与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复杂性问题,以自然的智慧发展企业,实现企业内部之间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平衡发展;生态企业以美好的战略愿景,以共生、共创、共享、共赢等生态理念,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生态化、外部资源生态化,让更多的业务(或资源)有效连接与融合,相互依存,彼此协同,开放交互,真正地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服务用户能力,当企业进化到一定程度,都需要在战略思维上做出调整。要超越新的商业战略竞争,就必须围绕着顾客体验价值做出更新的价值创造,就必须了解到用户体验以及价值共享的本质需求。所以,战略思维是一个需要不断进化的生态过程,从竞争上升到合作,从合作上升到共同成长,围绕着用户体验展开价值共享,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发展符合时代的变化,使企业繁荣昌盛,长久生存
文/思二勋,该文摘自《商业生态:新环境下的企业生存法则》一书(该书在京东、当当、亚马逊、天猫等均有售),欢迎阅读该书了解生态的更多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