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的“赶大象心理”
By 韩宇斌
最近国事家事繁忙,更新博文的考核指标下滑严重,向各位访问者说句抱歉,因为该指标一段时间内很可能无法提高,但我会尽力保证文章的质量和风格! |
多日前,Byteh在电梯中某与业务部门的一位同事相遇,聊天的内容让我惊讶于一个事实,而且这个事实很可能在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人的身上或周围发生过,是否可以用“心理”来定义?当近日,与同一部门的同事聊起上次谈话内容后,让我更觉得这种心理是的的确确存在的,名字就可以用“赶大象心理”来定义!
首先,引入“赶大象心理”的理论依据,希望访问者能严肃看待,呵呵!
要把大象装冰箱,总共分几步?3步,第一步,打开冰箱。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第三步,关冰箱。
上面这个笑话,经过赵本山和宋丹丹在春晚的表演后,流传的广度和影响力更加深远了,至少在Byteh这里是至少3次拿出这个笑话来说明问题,来为自己“打圆场”。
场景按时间倒序排列,如有按时间先后的需求,请从下往上翻页!
一、业务人员的“疑问”
互联网公司,业务发展迅速,各个业务部门为了适应新的形势,纷纷提出产品需求。技术部的同学几乎天天加班,但是每一期的开发内容中还会根据轻重缓急对各个需求排队甚至“砍掉”一部分。于是,提需求的业务部门有些同学会产生了“疑问”。
“我觉得开发很简答呀,你们获取了需求然后编码实现,怎么每期产品开发上线都堆积那么多完不成的需求?”
作为加班了几天的开发人员,可能心里面的无名火一下就起来了,但是还不知道怎么说解气!byteh听到最多的回答是:那咱们换换吧你来弄!或者是带针锋相对的回击:我觉得你们的工作也够简单的,怎么一直业绩都上不去?
类似的回答,可以“解气”但不可以“解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呵呵。
还好,byteh不是第一次遇见类似的问题了,大脑直接寄级别存器寻址,调出了答案。
“你的话让我想起了赵本山的那个小品,三步走可以把大象赶到冰箱里,但是做到的能有几个?”对方听了后,笑了,这个话题结束!
二、销售人员的“疑问”
软件公司,产品已经到了Ver5.0,但是还存在一些短时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为销售人员带来了障碍,也成为了一些销售人员业绩不佳的理由之一。其实,造成业绩不佳的原因有很多(在这里,byteh有感而发写下了一系列文章,曾经也把文章在公司的群里发出去,影响了一些人),但是销售人员会在某些情况下,会在技术这个角度爆发。
“你们研发部到底是干什么吃的,这些问题从1.0到5.0了还有?!@#¥%……&*”
面对这个愤怒的销售,我能理解他的心情,但是我知道他作为老员工对于公司很多乱七八糟的“内幕”比我知道的更多,我甚至能猜测到他发泄是为了让自己的项目能获得公司的支持……
这个“问题”被甩给了byteh,我只好硬着头皮面对!
“之前的问题我无能为力,我会尽力和你分担你这次面对的问题……”
“咱们把精力放到解决问题上,抱怨在我这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也有我的难处苦处,我管不了别人,但是我保证我会对你和你的客户负责的……”
“有些问题在对方眼里看,就是把大象赶到冰箱里面,说是三步走,但是谁做到了?”
“警察叔叔破案抓罪犯,都得立案、侦察、多方取证,最后才能实施抓捕。你报了bug也是一样,需要研发部搭建环境、构建用例、模拟重现bug,然后才能开始解决。这需要我们配合,比如尽可能多的把案发现场记录并报告……怎么着我们也比警察叔叔效率高吧?”
后来,我们合作愉快,和有些人成为了朋友!
三、合作客户的“疑问”
某项目,由于我们是专业方向的外行,面对客户需求的频繁变更,开始无论在人际互动和产品架构上都很被动。
“这么一个小改动,你们都不能实现,你们的开发人员怎么搞的?我以前也写过程序,有那么难吗?”
项目经理解释了一些后,客户似乎并不满意。作为驻实地开发人员之一,代表着公司,即使从气势上也得说几句。影响架构等我不能再说了,就搬出了“赶大象”的笑话。
依稀记得,客户当时虽然依旧不太满意,但似乎没有那么愤怒了。后来项目完成了,有机会写下了博文《“快速原型法”在项目开发中的成功案例》。
四、八卦
曾经听朋友说,他单位有个同事,总觉得“建模”简单,对别人的工作过程和成果说三道四,结果有一天他被分配了建模任务,遇到困难没有人愿意去帮他。
“你不一直觉得这简单,怎么还来问我?”
3个场景1个八卦,足以证明“赶大象心理”不光在职场中,甚至在生活中也是存在的。虽然嘴上说着“隔行如隔山”,但有时候内心又会认为自己是个全才,干什么都行,对一些自己不熟悉的事情“书生意气,指点江山”。
你认为简单的事情,对别人也许是复杂的,如果是外行,在深入了解以前,减少妄下论断,减少评价你所不熟悉的工作。作为过来人,如果觉得对方不是不可雕的朽木,请给他们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点到为止吧,希望能认识到“赶大象”心理从在后,给的工作和生活能带来更多和谐!当你想指点别人,或者被别人指点时,也可以想想“赶大象”的故事!
写到这里,忽然间想起了2003年王治郅留美不归,很多不懂体育精神的“伪球迷”或者“假爱国”在主流媒体的引导下,骂声一片……当时还在《体坛周报》任职的苏群先生写的一篇文章,搜索了一下“苏群 王治郅 鱼”,居然找到了。
——————————————
我一直惊叹水面的力量。如果你不潜入水中,抬头仰望镜子似的水面,并且思索水面之上另一个世界,你无法产生这种惊叹。
对于生存于空气中的人而言,水面之下是不可思议的另一个世界,鱼竟可以如此自由自在地游弋。我们觉得不可思议,是因为呼吸空气是我们生存的本能,于是人的思维的出发点,只能是水面之上的空气的世界。
但是,如果你潜入水中,仰望镜子一样的水面,就会像鱼一样产生困惑:人怎么才能如此自由自在地于岸上行走。鱼的困惑源于它们的生存本能——在水中用鳃获取氧分,于是鱼的思维的出发点,只能是水面之下的水的世界。
从水下看水面像镜子,所以鱼只能感受影影绰绰的陆上世界,从岸上看水面,大多数时候只能见到灰色的水,以及倏忽而过的鱼影。
水面,将其上下分为两个世界,两种思维,两种命运。你无法驱使大多数人去像鱼一样思考,也无法让鱼像人一样去深思。
水面,是人和鱼共同的边界,命运的边界。人,或会潜入水下,不过一两分钟而已;鱼,或会跃出水面,不过半秒而已。命运的边界,是如此难以跨越。
王治郅就像水面之下的鱼,我们中的大多数,就像水面之上的人。
每一个企图拯救大郅的人,其心可鉴,毫无恶意。大郅离中国篮球已经越来越远,呼唤他跃出水面,只是为了挽回他个人的前途,但我们可曾见过哪一条鱼,因为人的呼唤而跃到岸上,翻身为人?
如果你想知道一条鱼是怎样想的,请潜入水面之下,像它一样去思考。
大郅想回国之心,亦无可质疑。他或许怀念自己前身行走于岸上的自由,但他不明白,如果像鱼一样幻想陆地,企图在水面之上也要建立一个水的世界,这才奋力跃出水面,那是怎样的徒劳——不过半秒钟而已。
如果你想重温陆上的生活,请像当年那样,像人一样去思考。
水面的力量是如此强大,穿越它不仅需要冲动和决心,更需要改变自己的勇气。像麦克·哈里斯那样的大西洋底来的人,是不存在的。
击破水面,等于穿越命运的边界,无论水上水下,都是如此。
-----------------------------------------------------
博主推荐阅读:
职场中的第一次顶撞老板
球场上的助攻王-职场上你的位置在哪里
销售,卖的是什么–销售的最高境界
管理的最高目标:1加1等于1
距离产生了,美没了
职业价值取决于解决问题
职业寿命取决于营销理念
老大与老二的定位
IT产品销售人员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