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作者:秦海平

酝酿许久的课程改革这学期正式实施,我有幸参加了今年暑期国家举办的“国培计划” 2010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师远程项目培训,本期也正好担任高一物理课教学,现在实施“新课改”的第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一半多了,回顾这半个多学期的点点滴滴,感悟颇多。

感悟一 高一物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教师难教,学生感觉到也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从教二十多年,在和学生交流时,常听到学生这样说:“物理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许多物理教师也认为这种情况在高一新生中相当普遍,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学习过程存在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的梯度过大

初中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易于学生接受。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的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况且高一新生还未形成较好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解题技能。对数学符号和物理专用符号的区别,图象结合物理情境的想象与思考能力的培养,解题时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境图的习惯和规范还未养成,物理量的单位、有效数字、方向以及解题格式的规范化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2.高一新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还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高一新生面对新的教育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少学生感觉还很不适应,心理波动大,存在着明显的“过渡期”。中考结束后我曾对学生的成绩做过一次调查,绝大多数同学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或很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对高中阶段的学习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不适应阶段持续时间越长,对学生学习影响越严重。另外高中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与初中大不相同,高中阶段的课程明显增多,且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密度高,进度快,知识原理抽象,各部分知识又相关联,学生如果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概念,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每次上物理课,都觉得听不大明白,不能及时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这样就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3.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能力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高中物理对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数学知识,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常用的就有十多个,每个公式涉及到四个物理量,其中几个物理量都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更是难上加难,如:在运动学中用v-t 图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时学生还没有学过斜率概念,在运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数知识,而学生却只学过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定义,一般三角函数定义和最简单的三角公式都还没有学,学科知识之间的不衔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学的难度。

感悟二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对于进入新课改的一线教师来说,面临的最显性的变化就是“新教材的变化”,首先,它由原来的一纲一本,变为现在的一纲多本;其次,它变板块体系为模块体系,以模块为单位实施教学;第三,教材 “增胖”了许多,开设了许多栏目,例如,思考与讨论、说一说、做一做、科学慢步、STS 等。增多了许多与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紧密联系的信息与材料,因此,如何使用新教材是摆在每个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的体会是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新教材的处理上要做到“用”、“研”、“选”、“活”,既用好教材,研究教材,选好教材,灵活处理教材。

感悟三 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成为课堂教学行为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面对这些要求,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或只满足于让学生感觉到新奇或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要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到注重素质的培养,不断地探索、实验、总结和完善提高。

感悟四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的方法

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有利于能力的提高,要实现三维一体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首先,对基础知识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致,否则会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并给以后学生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例如:在讲解“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不透彻,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就会经常出现摩擦力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其次,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要尽量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不能在课堂上一味地增加课堂的容量,要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我认为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亲近感,从内心乐意云接受新的知识,使知识变得更易识记,更易掌握。例如: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以往的教学过程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板演推导运动规律,接着讲解例题,最后总结解题规律结束教学过程。表面上看,整堂课讲解了例题,教师会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实则不能,很多学生经历了几个星期的学习也不能把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与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记下来,原因是,学生没有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没有得到情感的体验,很难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转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一起发掘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透视学生观察,实验、思维等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一物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