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

最近读了一本书名字是《学习之道》,作者是乔希·维茨金,他6岁开始学习国际象棋,9岁起便获得了8个全美冠军,在纵横西方棋坛10年之后,他22岁时改行学习太极拳,并连续21次获得全美及世界太极拳冠军。他后来发现自己最擅长的既不是国际象棋也不是太极拳而是学习。于是,他把学习心得总结成了这本书供读者参考。

学习之道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两种观点

发展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卡罗·德维克博士针对“学习方法对学习成果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认为对于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的认知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整体理论;另一种是渐进理论。

相信“整体理论”的人会将成败归结为一个人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他们更倾向于相信“我的作文写得好是因为我在写作上比较有天赋”,“我的英语学得不行是由于我对英语的感觉不好”,“我孩子很聪明以后一定会有所成就”等等这些把综合智力或技能水平看成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整体”的结论。

与此相反,相信“渐进理论”的人则会认为:“刻苦努力才能成功”,“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就是说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循序渐进就可以成为大师。

说到这里读者可能会有疑问,按照渐进理论的说法也不对啊,人人都能成为大师,难道就没有天生的智力和身体因素的影响了吗?

万维钢老师有一篇文章里就提到了这个问题。结论是现在的共识是,想要成为高手,你的智商必须要达到120(大概是智商能进入全国的前10%) —— 而只要达到120,再高的智商意义就不大了,剩下的就是比谁的身体好,谁能投入更多能量,谁有足够耐力坚持下来。

二、“画小圈”

“画小圈”的意思就是在学习一种技能或者一门学科的时候,着眼于关键基础动作或理论,花硬功夫刻意练习,直到将其中的奥秘完全掌握,再扩大练习范围。也就是说,一开始就要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的深度而非广度。只有学得更深一点,才能把我们潜力中看不见的,感受不到的但又极具创造力的部分挖掘出来。

这些关键点就是成甲在《好好学习》里面提出的“临界知识”;也是埃隆·马斯克提出的“第一性原理”;还是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教授在混沌研习社里面所讲的“最基本原理”。

这种方式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真不容易,因为我们对自己学习的评价标准总是短视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在短期内见到学习的成效。

比如说我们学习国际象棋,一开始就喜欢学习开局,把开局的各种方法记下来之后,棋艺马上就能得到教大的提升,和别人下棋的胜率就会增加。于是我们会获得正向的激励,以为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上。这种方法真的正确吗?维茨金深不以为然。他认为这种方法看似迅速提升了棋艺,其实是让自己像浅水中的小鱼,总是浮在水面上,永远无法领略深海的风景!

那么,维茨金是怎么练习的呢?就采用了画小圈的方法。他先把象棋中的车和马这两个棋子拿出来单独练习,研究这两个棋子的各种走法和变化。接下来,他再把别的重要棋子的两两组合练熟悉,这时他不仅掌握了各种棋子组合的各种变化,还会发现在各种情况下,哪种组合的威力更大。然后,他再扩大范围把更多的棋子纳入练习当中,就这样循序渐进。这样做看似进步得缓慢,但是却抓住了国际象棋的关键在进行刻意练习,从长远来看这才是一条成为高手的捷径。

三、“组块”

维茨金告诉我们,当我们研习这些关键基础动作或理论到达一定的程度,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的关键就是要“组块”。所谓“组块”就是把从这些关键点中拓展开来的知识相互连接成一个网络,嵌入神经中枢,实现内化。这种关联的能力越强我们的水平就越高,就会记得更加清楚,迅速发现领域内关键点之间的相关性的能力也越强。这时我们就会感觉仿佛是用直觉在思考,思考的速度会比以前快很多,似乎时间慢了下来。

这里讲的组块的过程听起来有些玄乎,其实可以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著名汉学家森舸澜在《无为:自发性的艺术和科学》这本书中告诉我们的冷认知和热认知来解释。人的思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系统 —— 一个快速的、自动的、不需要主观努力就能运行的“系统1”,称之为“热认知”;和一个慢速的、刻意的、需要费力的“系统2”,称之为“冷认知”。“组块”的过程其实就是从“冷认知”向“热认知”发展的过程。

比如说,前面提到的维茨金用了画小圈的方法,先把象棋中的两个棋子拿出来单独练习,研究各种走法和变化,当到达一定程度,它们的联系由“冷认知”升级为“热认知”,这时他在一盘棋中看车和马时,看到的就不再是单独的车和马,而是这两颗棋子之间的整体变化。

另外说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我刚刚学会开车的时候,不仅操作车辆不熟悉,路也不熟悉,经常需要一边开车一边看导航找路。这时我一开车就感觉很紧张,因为打方向盘、踩刹车、换挡、踩油门、踩离合、打转向灯等每一个动作都需要我思考该怎么做,这时开车于我而言就是处于冷认知的状态。当我开了一年半载之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现在一边开车,一边看导航一边,甚至和别人聊天都没有一点问题,这时开车就不需要再思考了,就跟吃饭走路一样已经成为了下意识的行为,也就是变成了我的热认知。

四、“软区域”

要理解“软区域”我们先来看看与其对立的“硬区域”这个概念。所谓“硬区域”指的是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来工作、学习。比如说,工作和学习的时候,我们要求别人不能看电视、不能说话、也不能听音乐、环境噪声不能太大、天气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等等,否则我们就无法集中注意力。一旦我们进入了“软区域”就能要克服这些困难,不管在何种环境之下,都能够做到泰然自若,沉着冷静。维茨金认为要达到这个状态最为关键是:不要否定自己的情绪,也不要压抑自己的情感,更不要试图去避免不舒服,而是要淡定的面对它、引导它,让它转化为集中注意力的动力。

五、注意事项

1、提高敏感度

在通过“画小圈”来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还要注意不断地提升我们的敏感度。《未来简史》告诉我们:知识=体验×敏感度。我们在深入学习每个小圈内的问题的时候,需要不断地得到正确的反馈来改进我们的不足之处。然而,越是钻研得尖深,正确与谬误的区别越是细微,如果敏感度不足就根本无法给出正确的反馈。因此,提高敏感度非常重要。

2、注意适用范围

学习方法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了两大类别:

一种是结构主义学习方法。为的是创造,侧重对结构和交互关系的认识,提倡透过表面的现象去寻求底层的关系。

另一种是自然主义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基于模仿,注重文本本身,注重一门知识或者技能它表面上看起来的样子。

这两类方法的适用范围非常不一样,结构主义学习方法适合医药学、艺术、或者经济学等学科。自然主义学习方法适用于语言、乐器、书法这类技能。本书的作者是从学习国际象棋和太极拳中总结的方法,属于结构主义学习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之道)